安士全书白话解: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发明]下面的文字是根据故事来进行劝勉。这里提出总纲,都是说培植心地的事。「时时」和「种种」拆开不得;「方便」和「阴功」也拆开不得。
行方便的事情,必须经常做,不使间断;多作阴德,大大小小,方方面面没有遗漏。从世间情况来说,很难涨喔。如果融合佛法,就绝无难事!自己的力量能够做到的,就勇往直前;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的,只有先发宏愿,等待他生后世再去实现。
论发愿[原文译白二则]
世间善愿
如果在朝廷,就愿国恩遍及海内;如果在民间,就愿人民永享太平。看见人家父子,就愿他们他们慈孝;看见人家兄弟,就愿他们友爱。自己得到饮食,就愿天下的饥饿者都饱满;自己得到衣裳,就愿天下的寒冷者都温暖。走过市镇民居,就愿家家户户丰衣足食;经过田间小道,就愿年年雨顺风调。看见别人渡江河,就愿他一帆风顺;看见别人遇险阻,就愿他无蛇虎之伤。遇到贫穷,就愿他富厚;听到疾苦,就愿他康强。看见别人有得,就如自己有得。看见别人有失,就如自己有失。这样念念不断,就不难以四海唯一家,合万物为一体了。
按:这还只不过是世间的善愿罢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只知有一生,却不知有多生。只担心今世力量达不到,却不知他生后世,有愿必成。而且他所发的愿,只在人道,不能遍及天仙、地狱、鬼畜。不仅如此,即使所愿事事如意,六道都得恩泽,也不过是人天福报,不能拔去一切生死之根。因此大智慧人,不可不发出世宏愿。
补充:善愿易发,难以坚持。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不以善小而不为,善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渐渐积累得多了,也就渐渐走向圣人的境界了。关键之处是要持之以恒。一发善愿,第八识中即落下种子,今生难成,来生必就,功夫不负有心人。
作为一个佛弟子,恭敬供养三宝不为难,恭敬供养一切众生就为难了。实际上三宝与众生是不可分割的,让一切众生欢喜就是让诸佛菩萨欢喜。普度一切众生是我们最高的宏愿,让我们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
出世宏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按:以上是菩萨四宏誓愿,每句中都包括无量微妙含义。人能体会这四句话语,在行住坐卧中念念不忘,他就是菩萨了。经上说:「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纵然时时刻刻发着世间善愿,经过恒河沙劫,不如暂时发一次菩提心。」
附证[原文译白五则]
三童发愿[摘自《阿阇世经》]
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名叫一切度如来。当时有豪贵家三个小孩子,各用一颗宝珠供佛。一个小孩说:「我要像佛右面比丘。」一个小孩说:「我要像佛左面比丘。」一个小孩说:「我要像中央的佛。」释迦牟尼佛说:「发愿像佛的就是我,发愿像左比丘的就是舍利弗,发愿像右比丘的就是目犍连。」
号同古佛[摘自《涅盘经》]
佛陀在无穷无尽恒河沙劫前,听到古释迦文佛说《涅盘经》,就出卖自己的身体,遍求香花,用以供佛,听到佛说《涅盘经》中的一首偈,于是就发愿说:「愿我
来世成佛,名号与此佛相同。」因此今天如来的名号也是释迦文[1]。
注:[1]释迦文即是释迦牟尼之略。释迦译为「能」,即能力;牟尼译为「寂」,即静寂。释迦牟尼又译为「释家族的圣人」。
发愿先度[出自《金刚经解》]
世尊在无数劫前,作忍辱仙人,在山中静坐,遇国王出猎,问野兽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仙人心里想,如果按实情说,就害了野兽,不按实情说就是妄语,于是沉默不答。国王发怒,砍去他一肢手臂。又问,仍旧沉默,再砍去一臂。仙人发愿说:「将来我成佛,应当先度他,不要使世人效法他作恶。」后释迦牟尼成佛,首度的憍陈如比丘,就是当时的国王。
四十八愿〔摘自《大阿弥陀经》〕
阿弥陀佛在很久很久以前,叫法藏比丘,发下四十八种大愿,说我如果成佛,应当得到清净国土,奇妙、美丽、庄严,十方众生,有愿生我国的,只要称我名号,在他临命终时,我就派遣化佛菩萨迎接他,使他莲花化生,菩提心永不退转。因此今人如果能一心念佛,无不往生极乐国土。
有愿易度〔摘自《经律异相》〕
佛陀在世时,有一地方,盛行邪见,不听从佛陀教化。佛陀就派遣目连前往,他们都非常听从目连的教化。佛说:「这些人与目连有缘。很久以前,目连作砍柴人,看见山中无数蜂一齐飞来要螫他,就警诫说:『你们都有佛性,莫兴毒害。我如果成道,会度脱你们。』因此蜂都散去。今天这个地方的人,就是当时的蜂,因为目连发愿度他们,所以今世一去就能度化。」
发心即胜二乘[摘自《智度论》]
有一位已得六通的罗汉,身后跟随一个小沙弥,背着衣钵袋子。沙弥心中想道:「我应当勤求佛果。」罗汉知道他的想法,就取走衣钵袋子背到自己身上,让他走在前面。过了一会儿,沙弥又想:「佛道遥远渺茫,不如求声闻果,自己早得解脱。」罗汉就把衣钵袋子又放到他的肩上,叫他走在后面,这样反复多次。沙弥说:「和尚您老糊涂了,为什么让我忽然走在前面,忽然走在后面?」
罗汉说:「我没有老糊涂啊!你开头发心求佛果,是菩萨中人,位在我上,自然应当让我背袋子,让你走在前面。但你有忽然羡慕声闻,没有度人的念头了,位在我下,自然就应当让你背袋子,走在我后面。」沙弥大惊,就下定决心勤求佛果。
按:《优婆塞戒经》说:「如果有人发菩提心,诸天皆大欢喜,以为我们今天已经获得了天人之师。」这里只说发心,就知道还没有修证。但是,他已经胜过罗汉了,因为有愿必成。譬如初生太子,虽然还在摇篮中,但是白发老臣,也应当恭敬礼拜。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白衣大士神咒全文
- 《阿弥陀经》全文念诵文字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摩利支天咒手印图-摩利支天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大吉祥天女咒快诵7遍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弥勒佛心咒的正确读音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念大悲咒使人阳气上升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安士全书白话解:举心动念
- 安士全书白话解:乱发赌咒
- 勿破人之婚姻—安士全书白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有
- 勿淫人之妻女--安士全书白
- 佛说梵网经 总序
- 佛说梵网经 编序
- 佛说梵网经 题解
- 佛说梵网经 卷上 菩萨心地
- 佛说梵网经 卷下 菩萨心地
- 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 佛说梵网经 源流
- 佛说梵网经 解说
- 比丘尼传 题解
- 比丘尼传 1 序
- 比丘尼传 2 晋
- 比丘尼传 3 宋
- 比丘尼传 4 齐
- 比丘尼传 5 梁
- 比丘尼传 源流
- 比丘尼传 解说
- 白话大念住经
- 达真堪布:怎样做才能万事
- 达真堪布:你所贪爱的一切
- 财神咒的功德利益
- 达真堪布:哪个是“我”,
- 达真堪布:你有什么证据,
- 达真堪布:唯有这三者最可
- 身爱难尽(优婆逑多)
- 达真堪布:人身真实的价值
- 达真堪布:怎样具足弘法利
- 达真堪布:怎样让一切行为
- 达真堪布:哪有无缘无故欠
- 达真堪布:先回向给众生,再
- 达真堪布:善心善念结善缘
- 达真堪布:怎样念佛才如法
- 达真堪布:你的愿力一旦生
- 达真堪布:什么是了脱生死
- 达真堪布:怨敌的利益
- 达真堪布:唯一让佛欢喜的
- 达真堪布:种种苦乐因业生
- 贫苦时节,正好用功
- 达真堪布:先学会“打工”
- 达真堪布:你的慈悲可能是
- 达真堪布:善根、功德在何
- 达真堪布:怎样把佛的事业
- 达真堪布:什么是佛菩萨的
- 达真堪布:恋爱与出离心是
- 贯休与十六罗汉像
- 达真堪布:善待家人就有福
- 达真堪布:行善断恶是离苦
- 达真堪布:什么是你生生世
- 达真堪布:恨别人,伤自己
- 达真堪布:你能提起正念,
- 达真堪布:善知识如何令我
- 达真堪布:善知识的法相
- 贵州铜仁梵净山的佛教渊源
- 达真堪布:什么是末法时期
- 达真堪布:喜欢说闲言碎语
- 达真堪布:恨的是别人 伤的
- 达真堪布:善神护法存在与
- 达真堪布:你若能随喜,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