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莫高窟彩塑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3-07-22 04:21:49 作者: 阅读次数:
莫高窟彩塑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敦煌东南方位约二十多公里的鸣沙山脚下,是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英高窟不仅规模宏大壮观,集处筑、彩塑和壁画于一体,而且还融汇了古印度和西域的佛教艺术风格,可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陈列馆。因莫高窟在唐朝时期扩建工作十分频繁,到武则天时佛毚就达一千多个,又称“千佛洞”。莫高窟是在十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开凿的,历史十分悠久。不仅比著名的云网石窟要早近百年,而且比龙门石窟更是早一百二十多年。而且莫高窟在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都有开凿或扩建。在经历了十六国的初创,北朝的逐渐兴盛,隋唐的辉煌,五代以后的衰微等发展过程后,逐渐成为今天所见的规模。现存的洞窟约四百多个,壁画约四十多万平方米,彩望约两千多尊,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内容也很丰富。洞窟群坐落在全长达一千多米的断崖上,上下共五层,左右相邻,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从莫高窟四百多个洞窟的形制上看,最为典型的窟形有两类:一种是长方形前后室的中心柱窟;另一种是方形平面、后壁开一龛的蓝顶窟。此外,还有少数的禅窟、佛龛窟、佛坛窟、大像窟等。在莫高窟的所有洞窟中,现存的十六国北朝窟约有四十个,以南段中心崖的中层洞窟最为典型。而且窟的形制是中心柱式,即在主室后部为一个方形柱,直通窟顶,方柱四周凿龛,龛内凿的是佛像。最能代表这种形制的洞窟有第251窟、第254窟等。这种洞窟的性质与印度的支提窟类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即洞窟的形式。所谓禅窟,就是指主室方形无柱,窟顶呈覆斗状,后壁开龛,南北壁分别列四个小禅洞,能容一个和尚打坐。最能代表这种洞窟形制的是西魏时期的第285窟,这个洞窟是僧房群式的禅窟,类似于印度毗词罗窟的形制。但这种洞窟自隋唐以后就很少见了。

除了这些洞窟外,在莫高窟大大小小所有的洞窟中,有一种经久不衰,而且经常出现的窟形,它就是覆斗状顶洞窟。这种经过长时期发展和变化仍能保存下来的窟形是不多见的。窟形为后壁凿毚,主室方形,没有柱,没有側洞。最能代表这种窟形的洞窟的是西魏时期的第249窟,虽然这种洞窟在这一时期并不是很多见,但自此以后直至元代时期,都有凿建,因而成为英高窟中千百年来一种不变的窟形。莫高窟自兴建以来,就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佛教艺术石窟。其中,最为突出且技压群芳的便是彩塑。彩塑是最能体现洞窟整体艺术效果的代表作,它与周围的壁画交相辉映,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两者相得益彰。彩塑主要表现的是佛教人物,如佛、著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这些丰富的艺术作品,都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莫高窟彩塑虽然历经一千多个春秋,损失了许多,但现所保存下来的一千多尊彩塑也是十分出色的。其中魏晋南北朝、隋代两个时期彩塑分别达三百多尊,唐代时期的彩塑相对比前两个时期要多一些,达六百多尊,五代时期彩塑只有二十多尊,宋、西夏时期彩塑达七十多尊,元代彩塑达九尊;此外,还有一些残缺的彩塑达七十多尊:经过历代修补而幸存的彩塑达七百多尊。

由于佛像是佛教徒最主要的崇拜对象,因此雕塑艺术便成了宣传佛教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因为莫高窟地处沙砾岩层,再加上卵石与砂土混凝,质地疏松,不适合雕刻。洞窟中的塑像大多是用泥土和麻布做的造像,然后涂上色彩。在莫高窟的所有彩塑中,最初的造像大多是单身,而在众多的单身造像中,以弥勒为主尊的造像最为典型。如,第275窟中西壁的贴壁塑像交脚弥勒菩萨高达三米多。此后,单身造像逐新减少,而以多尊造像组合而成的彩塑居多。从造型外貌特征上看,域外风味较为典型,但这也是因为受外来风格的影响及造像仪轨上的限制。从佛的整体外观上看,最能体现这种风味的是面相和身材,饱满的额头、高隆的鼻梁、细长的眉毛、鼓鼓的双眼等;身材高大健壮,宽肩平胸。总体上看,早期彩塑的色彩运用十分简单,无论是从面部色彩还是衣饰色彩上看,都比较简洁,一般都用单色来表现。

这种简洁的艺术特征,其实在隋唐以前都一直保持着,彩塑造像体态健美,神情庄重,造型朴实简单。虽然这些彩塑制作较简单,但佛威严、宽厚、慈祥的主要特征却没有因为制作手法的简练而消失,而且仍然表现得淋漓尽致。隋唐时期是彩塑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经济、文化、艺术较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安定、繁荣,这些有利的因素对彩塑的发展也产生了空前绝后的影响,可称得上是彩塑发展最好的时期。隋代时期的彩塑延续了前代彩塑的风格,不过,在延续前代彩塑风格的同时,也不断有发展和改善,造型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为面相丰满,鼻梁降低,耳轮垂大,体型匀称。不但造型得到改善,而且在题材上也有很大转变,与时代特征相接近。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在窟内置三铺高大立像,也就是一主尊佛,二胁侍菩萨,构成九尊大像,开创了窟内塑巨像之先河。隋代彩塑是集塑、绘于一体的真正艺术佳作,无论是佛教最高本尊还是护法天王、力士,甚至莲台、帷幔,他们的外貌、衣饰无不施彩绘,既精美又华丽。当然,这也为唐代彩塑莫定了扎实的基础。唐代时期的彩塑可算得上是莫高窟最值得骄做和自豪的,无论从彩塑的规模、数量还是题材等方面上讲都独占整头,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峰期。

莫高窟现存的唐代彩塑作品,在整个莫高窟彩塑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可以说莫高窟中现存几尊最大的彩塑都是唐代时期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彩塑洞窟有第96窟、第130窟等等。第96窟中高达三十多米的弥勒坐像,就造于武则天延载二年,是我国现存最高的泥塑佛像。第130窟中高达二十多米的弥勒佛坐像,也是造于唐开元年间。此外,这个洞窟也很特别,它是根据佛像的造型而开凿的,下宽下窄,使佛像看上去极为雄伟壮观。其实,在莫高窟中像这种唐代时期彩塑的佳作比比皆是,制作都十分精美,人物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唐代时期的彩塑造像大多是一铺七身或九身,甚至最多达十一身,完全摆脱了最初的一铺三身或五身的造像原则,这也是一个创举。造像在最初的佛、胁侍菩萨及弟子的基础上,又増添了护法天王、力士及许多供养著萨。其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便是菩萨像,她们极具人性化,善良、美丽、高雅的气质无不表现得活灵活现,宛如民间美丽、纯洁的少女。当然,除菩萨像以外,其他造像也是十分出色的,他们具有真人般的身高给人一种真实感,而且每尊造像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无一相同。

唐代彩塑造像一般摆在龛后壁的中央,这种摆放方式是十分独特的。虽然洞窟中是以佛像为主要装饰对象,但在排列上并没有把造像安排在十分醒目的位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独特的创新。唐代彩塑除了在排列上有独到之处外,而且在造像的外貌特征上也是煞费苦心,为了使佛像表现得更具生命活力,工匠们不仅为塑像面部着底色,而且还以浓黑点睛,朱红涂唇,虽然这种做法多少有些夸张,但人物性格却刻画得十分生动,更有生命力。莫高窟五代、宋初时期的彩塑,延续了唐代时期彩塑的风格,以丰盈华丽为典型,可惜的是,现存的并不多。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这一时期的彩塑有第55窟中的一铺塑像,多达十多尊,其中包括佛、著萨、天王、力士等。形体规模较大,虽然超过了唐代时期的彩塑的尺度,但造像的优美、生动性却远远不及唐代彩塑。莫高窟西夏及元代时期的彩塑,虽然有一部分保存下来,但总体水平都不是十分理想。元代时期的彩塑就更加不值一提几乎是没有。莫高窟彩塑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虽损失了许多,但这些保存下来的彩塑却是无与伦比的,千姿百态,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