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亦颠亦狂侠济公

[经典讲解] 发表时间:2019-06-13 18:17:26 作者: 阅读次数:

  在佛教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罗汉,如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罗汉”是梵文Arhat(阿罗汉)的音译略称,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了阿罗汉果,就可以去除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之苦,受到人、天的供养。在很多寺庙中,都设有罗汉堂、罗汉殿,里面供养着众多的面目各异的罗汉。在这些罗汉中,有一位中国的罗汉,他就是人见人爱、家喻户晓的济公和尚。

  济公在历史中确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年)。浙江天台人,俗性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佛海瞎堂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

  据说他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生活落拓,寝食无定,破衣烂衫,云游四方,加之不守戒律,饮酒食肉,佯狂不饰细行,被人们称为“济颠僧”。传说中他又是一位见义勇为、打抱人间不平且神通广大的狭僧。他智斗秦丞相(秦桧及其后人),惩治嘲弄贪官污吏,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嬉笑幽默,不修边幅,所以百姓们不称他为道济法师,都叫他“济公”或“济公活佛”。佛教徒们则把他神化,说他是“降龙罗汉”转世。济公虽然嗜好酒肉,举止颠狂,但精通佛理,深得禅中三味。文笔隽秀,擅长书法、诗词。他写的诗清丽洒脱,颇有禅味。有一首他醉酒后写的诗是“何须林景胜潇湘,只顾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据《清一统志》记载,济公所居的净慈寺曾一度毁于大火,道济四处化缘以重建寺院。公元1209年,道济在净慈寺悠然而逝。临终前作偈一首,概括其生平日“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由于济公在人们心目中的传奇形象,所以济公去世后,人们在他生前活动的地方,建起了许多纪念他的殿塔。在杭州著名的风景区虎跑,有非常闻名的济公殿和济祖塔院。在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幽深曲折的洞穴。其中最有名的是青林洞(又名金光洞),在这里至今还留有“济公床”、“济公桌”等。

  佛教徒和百姓们为了表达对济公的怀念和爱戴,在全国各地塑造了很多济公的塑像,并把他请进了罗汉堂。由于济公的独特性格,他的塑像也很奇特。在罗汉堂中,济公还是那么无拘无束、逍遥洒脱,他并不排列在罗汉们的队伍中,而是四处游逛,行踪不定。如在北京碧云寺中的罗汉堂,稍不留意就找不到济公,因为他蹲到了房梁上。据说这是因为他到罗汉堂报到去晚了,只好屈尊在此。而在江南的一些寺院里,济公常常站在过道里。其形象通常是身穿破僧衣,手拿一把破扇子,面部表情非常生动,那传神的眼睛,使你无论在哪个位置,都像在盯着你看。他的表情也多种多样,从三个方向看,竟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变化。从左边看,愁容满面,即所谓“愁眉苦脸”,从右边看,笑容满面,即所谓“春风满面”,从正面看,半边脸哭,半边脸笑,即所谓“半嗔半喜”、“哭笑不得”、“啼笑皆非”。济公的造像以四川新都宝光寺、苏州西园戒幢律寺等处最为著名。

\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