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悟显法师:何谓专修与杂修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4-04-13 04:03:05 作者: 阅读次数:
悟显法师:何谓专修与杂修

我们常常讲学了佛,要看破、要放下,但是事情一来或是根本还没来,心里就开始罣碍,开始打妄想要怎么做,如果这样做了以后又会如何,没有这样做又如何,这叫做「未来妄想」,还没有现前就开始计划得失,学了佛不是说不能计划,但是在这计划当中,若带了得失心在里面,带了自己的好恶心,你会很罣碍,你会很痛苦。要是事情没有照我的想法进行呢?所以又衍生出另外一些妄想,这都障碍我们的心清净。任何事情都要随缘,不随缘就有罣碍,在你心里就不自在,所以,讲什么看破,放下,那只是空话,这样跟人家说,这叫「说来句句空,行时步步有」,所以要能够觉察,事情还没到,不要去打未来的妄想。你去想,这在念佛里叫做「夹杂」,叫做「散乱」,表面看也许念得很专心,你以为自己在念的时候没想这件事,实际上这事情挂在你的心上,藏在你的意识里面,如经所说:「潜伏藏识」,念佛的时候不一定冒出来,虽没有觉察它,但是心里面挂着,不能觉察、自知。一件事情是这样,多件事情是这样,所以念佛念一辈子都不会开悟,都不会成就。不要说理一心不乱,连功夫成片,连专心都达不到,就是在于日用平常当中,没有注意到自己在罣碍什么事情,若一觉察有罣碍,就要放下。

印光大师讲:「竭诚自可转凡心。」这就是竭诚,对自己更要真诚,要老实。要是连对自己都不老实,自己都欺骗自己这叫自欺。对外那就是欺人,你虽不是有意的,但是却不自觉,不以真诚心对人。真诚就是没有妄想,心里无有罣碍,无有牵挂,就是《心经》讲的,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这样你就能远离颠倒梦想,才能得究竟涅盘。要是心里有事情罣碍,那就有恐怖了,怕自己不能得到,事情不能照着我的想法走,这就是有恐怖。这就是颠倒梦想,接着你就会生出更多的妄想,更多的杂念,像这样子想要得究竟涅盘是做不到的。「涅盘」是印度话,翻作中文叫做寂灭。心若有物,那就不寂。存在于心,那就不灭。所以怎么会跟寂灭相应?任何一事,一人一物,都不能罣碍。

就像金碧峰禅师,他用功有禅定,有一天他命尽了,黑白无常要来抓他,可是因为他入定了,怎么抓都抓不到,找不到他,所以「黑白无常」跑去问土地公,那土地公跟他们讲,他说:「他(金碧峰禅师)很喜欢那个水晶钵,你去把钵动一动,他就出定了。」那两个要抓他的鬼,真的去动,果然金碧峰禅师就出定了,他出定一看,黑白无常来抓他,把他逮住了。他说:「好吧,既然被你们逮到了,我只好跟你走。可是,我还有一个遗愿,我真的很喜欢这个水晶钵,你再让我看一看。」这两位当然顺于人情给他看一看,他一拿着那个钵就往地上摔碎,马上入定,这个时候空中有声音说:「有人要拿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抓我金碧峰」。这下子再也抓不到他。这就是心里有一物不能觉察,所以生死就不能了,把那一物给放下,自然无常就抓不到了,生死就束不住你,你就自在了,真犹如铁链锁虚空,虚空岂能锁得住,心放下了自然心如虚空,但也无虚空之量,就是这个境界,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学佛,心里如果有事情,无论未来的事情乃至现在的事情,未来还没到,现在发生了,也不要罣碍,也不要在意,若一在意,那就麻烦了、就颠倒了。纵然是佛法也不能在意,有人听了经就发心要「专学」;可是专学跟夹杂,他分不出来,没有能力分辨。「夹杂」就是心中有物。心若无物,那就叫专。如果心里有物,即使嘴上说想要专修,那也是夹杂。如果不专一,那更是夹杂。所以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清净,才是涅盘。不是取一物,也不是舍一物。「取一物」的心中有法有物,至于「舍一物」,一切法本是无上菩提净圆真心,你要舍什么?所以说「不取不舍」。若有取舍,你的心还在妄动,一动那就坏了。清净心就丧失掉,正念就迷失了。所以,专修是「心要空」。心若无物就是专。刚开始可以依一部经、一位老师学习。但是要知道目的。

《楞严经》讲:「一门深入,入一无妄」。要能无妄,那才算「一」。

一门深入,不能达到入一无妄,那这一门并没有深入,还是夹杂。因为若有妄,那就不是一。所以要懂得目的地,要能够知道修学的关键在哪里。如果不晓得,那么这样学佛叫盲修瞎练,天天念佛,只是随口叫喊。所以祖师大德对于学人开示首重的是你的知见正不正,「知见」就是你对于你修学的目的瞭不了解,之后才来谈修行。如果不了解,那修行就很困难,很难成就。有一首偈子比喻得很好,「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瞎子骑着瞎马,晚上走到悬崖边,那种状况你看危不危险?所以我们要是没有道眼,只是自己去想自己揣测,就是刚讲那首偈的情形。修行就像在悬崖边,非常的危险,一不小心一个失足,那就万劫不复。所以,念佛可以成就,但是要知道什么是佛,什么当念,什么当舍。心没有取舍,当念;心有取舍,当舍。这才是清净,是觉悟。许多人都无法辨别专修跟夹杂,以前还有位老居士,他跟师父很久了,他问:「你怎么学这么多经?这样是不是夹杂?」我告诉他:「如果这样说,释迦牟尼佛最夹杂,讲这么多经。」他一听,就醒过来了。果然是老居士,确实很不一样。

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四十九年只有说一法,这一法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众生的本源清净心!要是离开实相而说才是夹杂。那不要说释迦牟尼佛夹杂,古佛都夹杂了。要是能明了这道理,地狱众生就是如来,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修行是要往这个方向去,才会得力,所以事情还没来,不要放心上,一放心上,那就不清净了。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解决,就多念佛,多拜佛,消业障,要忏悔。我们不明白三世因果,过去生所造的业,所以现在受这样的苦报,你要是清净心念佛,你业就消了。所以碰到事情不顺自己意,那就是有个「我」,想要人家统统听我的,都照自己的意思做,所以你要在这里起大烦恼,就会落到因果里去。你要是能够「无我」,那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或遇任何事、任何物,都能自在了。真的是时时是好日,你要是能做到「无我」,那真的像方东美教授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教是教育,就是教「无我」,就这样而已,没有别的窍门,八万四千法门就要除我相,从这个「我」衍生出无量无边的烦恼,大家可以去反观,所以不是学多部经就是夹杂,祖师也讲过很多经典,华严、法华、天台、唯识、净土,他并没有夹杂。八万四千法只有诸法实相而已,对于通达的人来说,他讲《可兰经》,讲《玫瑰经》,还是华严,还是实相,讲《弟子规》,也是诸法实相,都能从中会得其真义,不要只在教眼上分别,这是这部经,那是那部经,或是分别是这个道场,是那个道场。这样,心就乱了,就不能定。

学佛依止道场,要依止如法的道场。要是不如法的地方,你学不到刚才讲的内容,所以,听讲经,听开示,听法师讲话或是听居士的开示,都要会听,不要偏在一边,一偏在一边就坏了。有人说到处都是道场,说家里也是道场,如果在家里懈怠那是三恶道的道场,如果在道场用功精进,那是菩提道。你日常生活当中,慈悲喜舍那是人天道,也是道场。要是于一切时心无所著,那是无上菩提大道,这道场叫大圆觉,如《圆觉经》讲的:「以大圆觉为我伽蓝。」伽蓝是清净处,就是道场。所以要会选能够让我们清净修行的地方。

清净道场就是如法的道场,要常赞叹如法的道场,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如法的要赞,不如法的要恭敬,敬而远之,就像普贤十大愿王,「礼敬诸佛」是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礼敬;而「称赞如来」:如来是性德,若所做的事情与心性相应,要称赞随喜恭敬供养,所以要会赞叹,绝不是自己心里迷迷糊糊,不能明辨,到处乱赞叹,说这个也好、那个也好,那就没有做到十大愿王了。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