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法师:感应道交,必定见佛
道源法师:感应道交,必定见佛
‘昔有葛济之者,信道教,学仙术,而其妻信佛。夫劝其妻学仙,妻劝其夫学佛。意见不能一致,于是各修其道。我国古代妇女都织布,葛妇亦日以织布为事,投掷一梭,念佛一声。日久功深,阿弥陀佛显现全身于空际,葛夫人一面礼拜,一面呼夫一同瞻仰。而济之仅见佛之上半身,于是生信,亦随妻学佛,同归净土矣。’
又我亲自听见念佛人讲述他们亲眼见佛的故事,玆举两则:
(一)民国十七年(1928年),我住苏州灵岩山寺。有一老居士,面壁念佛多年。一日,忽见眼前一亮,开目看时,墙壁不见了,惟见西方三圣像,像高数丈,经过数分钟,才渐渐隐没。’
(二)三十三年(1945年)我朝五台山,到了南台,听说不久之前,有喇嘛朝五台,在南台寺外念佛时,忽在空中现出弥陀佛像,其大无比,高约数十丈。喇嘛呼寺僧一同瞻拜,佛像停留约一小时以上,此次同见者有寺僧二十五人。
以上讲的现前见佛例证。远如葛氏夫妇;近如灵岩山居士及五台山喇嘛与寺僧二十五人,都是铁的事实,无可怀疑。那么,我们为何不能见佛呢?因为我们念的都是凡夫境,所以只能看见凡夫,而不能见佛,如同社会上的下流人,念的是下流事,他见的也是下流人。惟有能念圣人者,才能见到圣人,是一样的道理。念佛念的多而切,自能感应道交。现在念佛才念三、五句,就想求感应,看不见佛,就怨佛不灵,这是天大的错误。你不想想,你念的既少而又不切,可说根本没有‘感’的力量,佛怎能‘应’呢?佛,如‘洪钟在架,有叩则鸣。’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钟不是为谁鸣为谁不鸣。钟具音声遍一切处,时时等著你去叩。佛具慈悲遍一切处,时时等著你去感。
净土目的,在报尽佛迎,了脱生死。莲华一开,即出生见佛,而且常常见佛,永不退堕。八万四千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再容易的。但是我们念佛人也不可把它看的太容易了;要知道谁能念到感应道交,佛来接谁生西。怎样才能念到感应道交呢?即要用上面讲的三种观想:(一)观众生苦,愿求生西。成就神通、相好、智慧和辩才,还度众生。(二)勿负自己善根。(三)观佛念众生的恩德。作此三种观想,自然就能多念切念。今天再加一种观想,即观自身生死苦,而求解脱。我们生在三善道,已是烦恼无尽,倘若将来堕入三恶道,更是苦不可言。现在念佛不能与佛念成一片,乃因妄想太多之故。若观照自身生死苦,则念佛自能恳切,妄想自然逐渐减少。念佛心切,妄念心少,自能感应道交,必定见佛了。
感应道交,必定见佛
(根据道源法师佛堂讲话整理)
上面讲的忆佛念佛,现在讲‘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按净土本旨讲,现在念佛,到报尽命终往生西方时,才能见佛。有人怀疑是否可靠?现在就讲不待死后,现前即能见佛的道理及其例证。一是梦中见佛,念想,想念,浸积日久,忆念渐净,即能于梦中得见阿弥陀佛。梦中见佛其理易明,即昼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科学道理。但凡夫所念的是凡夫事,梦境也离不开贪嗔痴。梦见顺境是贪;梦见逆境是嗔;还有一些糊涂梦,梦中就是糊糊涂涂,醒来还是糊糊涂涂,那就是痴。凡夫的梦,大多是这样的。梦见佛的很少。又母亲梦见远游的儿子很容易,如爱子远游,逾期未归,则其倚闾盼望之情,结念成梦。而其子则游兴正浓,早把母亲忘了,绝不会梦见他的母亲。假使有人告知他母亲思念他的情形,他也能一动思亲之念,但还是不曾梦见他的母亲,因为念不切故。倘若游子欲归不得,思亲心切,即能梦寐见之了。这是说梦中见母,尚须深思切念,何况见佛?我们念佛的功力大,能克制三毒,才能不梦三毒境界,而梦见佛的境界。俏若仍作乱梦糊涂梦,应生惭愧心,如功念佛。这是说梦见佛也须要相当的工夫。如欲白天见佛,则需要更大的功力。过去净土宗大祖师们,见佛的很多。
‘昔有葛济之者,信道教,学仙术,而其妻信佛。夫劝其妻学仙,妻劝其夫学佛。意见不能一致,于是各修其道。我国古代妇女都织布,葛妇亦日以织布为事,投掷一梭,念佛一声。日久功深,阿弥陀佛显现全身于空际,葛夫人一面礼拜,一面呼夫一同瞻仰。而济之仅见佛之上半身,于是生信,亦随妻学佛,同归净土矣。’
又我亲自听见念佛人讲述他们亲眼见佛的故事,玆举两则:
(一)民国十七年(1928年),我住苏州灵岩山寺。有一老居士,面壁念佛多年。一日,忽见眼前一亮,开目看时,墙壁不见了,惟见西方三圣像,像高数丈,经过数分钟,才渐渐隐没。’
(二)三十三年(1945年)我朝五台山,到了南台,听说不久之前,有喇嘛朝五台,在南台寺外念佛时,忽在空中现出弥陀佛像,其大无比,高约数十丈。喇嘛呼寺僧一同瞻拜,佛像停留约一小时以上,此次同见者有寺僧二十五人。
以上讲的现前见佛例证。远如葛氏夫妇;近如灵岩山居士及五台山喇嘛与寺僧二十五人,都是铁的事实,无可怀疑。那么,我们为何不能见佛呢?因为我们念的都是凡夫境,所以只能看见凡夫,而不能见佛,如同社会上的下流人,念的是下流事,他见的也是下流人。惟有能念圣人者,才能见到圣人,是一样的道理。念佛念的多而切,自能感应道交。现在念佛才念三、五句,就想求感应,看不见佛,就怨佛不灵,这是天大的错误。你不想想,你念的既少而又不切,可说根本没有‘感’的力量,佛怎能‘应’呢?佛,如‘洪钟在架,有叩则鸣。’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钟不是为谁鸣为谁不鸣。钟具音声遍一切处,时时等著你去叩。佛具慈悲遍一切处,时时等著你去感。
净土目的,在报尽佛迎,了脱生死。莲华一开,即出生见佛,而且常常见佛,永不退堕。八万四千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再容易的。但是我们念佛人也不可把它看的太容易了;要知道谁能念到感应道交,佛来接谁生西。怎样才能念到感应道交呢?即要用上面讲的三种观想:(一)观众生苦,愿求生西。成就神通、相好、智慧和辩才,还度众生。(二)勿负自己善根。(三)观佛念众生的恩德。作此三种观想,自然就能多念切念。今天再加一种观想,即观自身生死苦,而求解脱。我们生在三善道,已是烦恼无尽,倘若将来堕入三恶道,更是苦不可言。现在念佛不能与佛念成一片,乃因妄想太多之故。若观照自身生死苦,则念佛自能恳切,妄想自然逐渐减少。念佛心切,妄念心少,自能感应道交,必定见佛了。
- 上一篇:道源法师: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 下一篇:海涛法师:关于鬼神和业障的十个问答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作明佛母心咒念100万遍后的
- 白衣大士神咒全文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阿弥陀经》全文念诵文字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摩利支天咒手印图-摩利支天
- 弥勒佛心咒的正确读音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大吉祥天女咒快诵7遍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读诵《金刚经》好处很多很
- 太上清心咒口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念大悲咒使人阳气上升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迪丽热巴的恋爱观很佛系,
- 迷人的禅
- 迷人的禅——吴平
- 迷人禅宗,他扬言要让禅宗
- 迷失的原因
- 迷惑中误入歧途,忏悔!苦难
- 迷茫,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 迷途与来路
- 追忆十世班禅大师-中国西
- 追思—成都文殊院举行首座
- 追思丨智慧长老2016年新春团
- 追求心灵的富足
- 追求自在的家
- 退休干部梦游地狱,阎王爷
- 退休干部梦游地狱,阎王爷
- 退休校长的忠孝人生
- 退休没事干,反而得老人痴
- 送一轮明月
- 送你创造富有、和谐、健康
- 送完婴灵后的症状,给婴灵
- 送礼礼仪以及送礼的禁忌
- 适可而止是一种智慧
- 适合发朋友圈的佛家语录,
- 适应宗教多样性 美国军方尝
- 适时把自己归零
- 逃离呼和浩特,到草原感受
- 通讯:塔尔寺时轮金刚灌顶
- 逆境才是消业障的最好机会
- 逆境真是大恩人,不可以恩
- 逆子辱骂母亲死后投胎变猪
- 逆子辱骂母亲,死后投胎变
- 逆子辱骂母亲,死后投胎变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逆缘得大加持
- 选择名师的方法
- 选择明师的四点标准
- 透视SY
- 透过网络视频镜头,他将罪
- 通久母亲往生记实
- 通向大善的灵感
- 道证法师:“信愿念佛,佛
- 金光普宣《金光明最胜王经
- 道证法师:别人随喜赞叹时
- 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
- 那个懂得“拈花微笑”秘密
- 透露获得观世音菩萨慈悲感
- 远渡重洋西行求法,舍身
-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 道坚法师:佛教是非盈利单
- 遇善知识难
- 道证法师:“慢心”病很严
- 通达哲理
- 通天河的老龟让唐僧问佛祖
- 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农历
- 这是修积人生福报、功德最
- 道德乃是真富貴
- 迷途知返幸遇佛法普度,得
- 道证法师:前世今生一堆债
- 达真堪布:你是否是佛的弟
- 金克木——他是我国为数不
- 道坚法师:怎么样系统学习
- 那么多人吵架、离婚、大龄
- 连唐代名相裴休都佩服的禅
- 逐渐退出车市的“屌丝三宝
- 远离不正派的人,就是远离
- 道德是完美的保护
- 这是怎么来的
- 道坚法师:禅宗公案-天耳通
- 追寻“禅茶一味”的脚步
- 道证法师:为什么过去从来
- 遇是缘,错过也是缘
-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
- 通过念《金刚经》治业障病
- 道证法师:功德是由自性清
- 道教三宝、七宝与八宝分别
- 通灵居士果卿:邓丽君肺部
-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简介
- 道坚法师:佛教与中国艺术
- 远离这些人,哪怕恩重如山
- 逐花而居的女子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