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这一家三口的深情比朝圣更感人

[谈佛说禅悟人生] 发表时间:2023-02-05 09:26:38 作者: 阅读次数:
这一家三口的深情比朝圣更感人

《阿拉姜色》是藏族导演松太加拍摄于去年的作品,曾获得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赶个潮头,我也认真地看了这部口碑不错但是票房很低的电影。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影片所展现的一家三口的感情冲突是亮点,但据以承载这个冲突的生活基础却相当薄弱。

从故事情节上说,《阿拉姜色》讲述的是一个朝圣的故事。开始我以为与张杨导演的《冈仁波齐》有些雷同,看到一半以后,才发觉错了。导演松太加在朝圣的外壳下讲述的是一个情感故事。俄玛被诊断患了绝症,瞒着丈夫罗尔基,决意要去拉萨朝圣。她和前夫有个儿子叫诺尔吾,对母亲的再婚很反感,所以一直寄养在外婆家,感情冷漠。俄玛出发后,罗尔基发现她患病的真相,便和诺尔吾赶上了她。劝解不下,只好陪同她向拉萨进发。途中俄玛病发死亡,罗尔基才知道,朝圣是俄玛向病逝的前夫许下的诺言。于是,父子俩将俄玛天葬,然后一同走向拉萨。途中,势如水火的父子终于和解。

应该说,《阿拉姜色》在描述这一家三口的情感纠葛上是非常细腻和独到的。罗尔基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男人,接受不了妻子与前夫的孩子,也嫉妒妻子与前夫的感情,但在生与死的关口他理解了妻子,也和诺尔吾慢慢建立起感情。有个细节很生动,俄玛去世后,罗尔基到寺庙祈福时,把俄玛和前夫的照片撕开贴到了墙上,后来才发现,诺尔吾找回了照片,并把它重新粘贴在一起。诺尔吾是个倔强的孩子,对再婚的母亲爱理不理,对继父更是水火不容。母亲死后,诺尔吾一定要完成父母的遗愿,去拉萨朝圣。于是,两个男人和路上收留的一头也是死了母亲的小驴一起上路。这种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微妙的感情戏,在中国电影中非常少见。所以,有人把导演松太加称为“中国的是枝裕和”。

但是,依我看来,《阿拉姜色》中据以承载这个感情冲突的生活基础却相当薄弱。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因为距离和海拔,我们对西藏知之甚少,所以才冠以“神秘”这个定语。

正因为神秘,所以很少的几部关于西藏的电影,无不带着猎奇的心态,不是痴迷于世外桃源一般的美丽、壮观景致,就是津津乐道于一路长跪到拉萨的艰苦朝圣。西藏普通民众的生活真相反倒被忽略了。尤其是生动展示如今藏族同袍生活现状的影片,我们很难看到。

出生于青海藏区的松太加导演,一反多数西藏题材电影“消费神秘”的猎奇趋势,刻意淡化了很多标准的西藏标签,比如作为圣地的布达拉宫只有一个短短的远镜头,天葬只有一句话,蓝天白云雪山的高原景色被风雨、阴云、荒滩所代替,而把镜头集中到一家三口的情感冲突上,获得了很多影评人的称赞。他说,“我没有必要贩卖那些东西,我从小在牧区长大,很多故事本身就足够动人。”饶是如此,《阿拉姜色》依旧脱不了朝圣,俄玛、罗尔基、诺尔吾依旧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我们看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不知道罗尔基和俄玛的钱来自哪里,当然就难以理解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情感纠葛。他们似乎天生有钱,可以买摩托,买汽车,然后花很长的时间在朝圣路上。这样的故事显然就缺乏说服力。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另一部关于西藏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这是一个康巴藏人报仇的故事。当杀手金巴千辛万苦找到杀父仇人时,仇人已老迈昏聩,并有妻子孩子。于是司机金巴在梦里代替杀手金巴实现了他下不了手的复仇夙愿。这部影片里的生活场景显然就比《阿拉姜色》更贴近现实,接近真实。在戈壁滩上奔波的长途货车司机,烟火气十足的藏族小酒馆,司机的情人和酒馆的老板娘,甚至斤斤计较的卖肉摊主,都让人感受到那个遥远、陌生的高原上真真切切的生活气息。

我查了一下,《阿拉姜色》的电影票房收入只有区区244万元,在如今这个动辄过亿的电影市场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平心而论,要让观众耐心看完这部电影,确实是有困难的。显然,只描写一路长跪到拉萨的艰苦朝圣,已经审美疲劳。立足于藏族真实生活的家庭成员情感纠葛才是值得电影关注的焦点,才会更感人。期待看到好看而感人的藏族生活题材电影。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