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菩提根本,惟在大悲

[谈佛说禅悟人生] 发表时间:2023-07-23 04:25:36 作者: 阅读次数:

因自己慧浅障深,几十年来迷理迷事,在无边苦海中沉沦而不知求出离。幸因佛菩萨慈悲摄受,衰年值遇三宝,使自己能回转邪心转向正道。但因无始来迷于无明,积习深厚,邪见垢重,因此虽说已皈依三宝,但并不知道该如何起行。尤其因自己发白面皱,来日无多,因此终日彷徨、焦急,不知怎样才能将佛法学到手,能有一法能将自己的一些修学贯通起来。直至这次学了《归依三宝摄要颂》,才知自己学习佛法仅只在嘴上说说,实际上却不得受用,原来根本原因在于大悲心没有生起。

现在知道,大悲心是诸佛之体、菩提之根本,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佛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上早就指出:“一切诸佛以大悲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又说:“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由此可见,一个修行者,如无大悲心,则发菩提心、行菩萨行等等,根本无从说起。菩提心种,也必成为焦芽败种。至于成佛,更是妄想而已。同样道理,如大悲心不生起,不是“为利众生而成佛”,而是从“我”、“我所”出发去用种种办法破我爱执、治贪嗔痴,去人我相,则无异于以油灭火,结果是越修我爱执越重、我慢心越大,最后不免堕坑落堑,走上邪道。自以为在修种种善,其实无非魔业而已。反之,如修行者以菩萨之大悲心为根本,则随发一愿,必然是清净之愿;随起一行,必然是清净正行。为什么大家都口称忍辱,赞叹忍辱,却常常为一点小小是非而争论不休,既看不破,又跳不过呢?原来关键还是在大悲心未生起。退一步说,如无大悲心,即使忍得一时之辱,也不过是以石压草,强压一时而已,决不可能将忍辱转化为六根功德,至多是世间法上所谓修养较好而已。同样,如大悲心不至,则布施等六度万行,必然著相而行,最终能换一些有漏的人天福报,已算是上上大吉了。

大悲所至,诸法悉至。大悲若在,诸法悉在。这真是千正万确的真理,细细想来,令人激动不已。试想,如大悲心若至,则当前佛门中的种种迫切问题,如禅、教、密与净的融摄,僧伽的六和敬,乃至居士们的团结,无不都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以修净土的来说罢,如能细细研究一下弥陀的四十八愿,就会知道,没有一愿不是从阿弥陀佛的大悲心中流出。因此,如我们执持弥陀万德洪名而自己大悲心不起,那么即使你能把弥陀名号持至风雨不透,也实难与弥陀本愿相应。又如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你如细细地研究起来,也可以看到,处处是“大悲”两字。至于与阎浮众生缘份最深的观世音菩萨,更是以大悲为特征和名号的了。综上简略所述,可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皆是以大悲为根本。藏、通、别、圆;禅、教、净、律,都可以大悲一法来贯彻融通。所以,我们学任何法门,做一切功德,如舍离了大悲心,决无丝毫成就可得,哪怕你自认为已证空慧,那也只沈空滞寂罢了。反之,如大悲心能生起,则无论是持咒,持名还是诵经,都能获得极大感应,能一日千里地升进,直至佛地。

《三昧经》上说:“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缘,缘苦众生。若见众生受苦恼时,如箭入心,欲拔其苦。”古德有云:“菩萨怀深智,何时不带悲。投身忧虎饿,割肉恐鹰饥。精勤三大劫,曾无一念疲。如能同此行,皆得作天师。”

自参加函授学习后,对此又有了新的体会。现在自己已发白面皱,来日无多了,今后定要以诸佛菩萨之大悲心为心,以大悲心为命根、为正路,以此来修学一切,百千万劫,终不厌疲,众生无尽,悲心无尽。

回向:

一切利乐,舍诸有情,一切损害,摄归自己。

编辑:小月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