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能利法师:《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上)

[谈佛说禅悟人生] 发表时间:2023-08-06 04:07:46 作者: 阅读次数:
能利法师:《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上)

《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上)

报告人:武汉归元寺能利法师

一 佛教的人生哲学境界

1、哲学:爱智慧

佛:觉义,大智慧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以智慧的心生活:如何对待自己(身体、心灵)、他人、社会、环境、宇宙……

——建立人生观、宇宙观。

2、佛教的境界

A、佛之觉: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B、佛教的宇宙观:

a、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

空间:三千大千世界——世界无穷,宇宙无穷

b、形态:十法界

六凡: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四圣: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

c、多维之空间(境界不同故所见不同)、时空之统一、时空之虚幻(唯识宗之不相应行法,假名而立)、

d、佛性一如:三身(应身化身、报身、法身)、人人本具佛性、本来成佛

3、宇宙人生的真相:

A、烦恼:无明——贪、嗔、痴

二执:我执、法执

B、缘起性空:缘起即因果、

四缘:因缘(内因)、所缘缘(他力)、等无间缘(时间相续性)、增上缘(其它助缘、蝴蝶效应)

C、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D、一实相印:实相、无相、无不相

4、佛教的修证

A、证悟真理:即物我一如、人法合一;

理论: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方法:闻慧、思慧、修慧

B、通途之法修证:

由戒入定、由定发慧

a、戒:身语意三业的规范:止持、作持

三类: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饶益有情戒)

归依、五戒、八戒、比丘(尼)戒、菩萨戒

——戒为无上菩提(最上智慧)本、戒为五乘共基

b、定:身语意三业专注于一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定为三乘共学(修)

c、慧:天地人合一,通达理事。

C、南传之法门修证:

注重自己的烦恼、苦难、生死的解脱——自度为主

a、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b、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精进、正定

c、五停心观: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慈悲观、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散乱众生数息观

d、破五蕴: 色、受、想、行、识

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

色、声、香、味、触、法

D、大乘之法门修证

通过自度度他、自利利他的方式解脱烦恼、苦难、生死

——利他即利己、度他即度己

a、禅宗:

禅者静思维义,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是教外别传,教内真传。

又称佛心宗、达磨宗、无门宗。指以菩提达磨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

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拿着一朵花,面对大家,一言不发,这时听众们不知所以。只有迦叶会心地一笑。于是释迦牟尼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本宗与其他诸宗之相异处,在于不立正依之经典,即使引用经典亦为一时之方便施设,最主要者莫过于依佛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为在不涉思惟计度之情形下,以明取本心之故。乃有清规之创设,尊宿、大众于一定之规矩下,定时起卧、打坐;尊宿为大众开示诸佛列祖之机缘以提撕之。又阅读经典虽非要务,然仍以楞伽、维摩、金刚般若、首楞严等诸经为众经之核心。古来尊宿亦遗有语录,成为后世禅徒习禅悟道之重要参考资料。

如来禅、祖师禅:一般来说,如来禅是修行体悟的按照四禅八定的次第来修,是渐修的道路。祖师走的顿悟的道路,即六祖所谓:“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顿渐的争论,宗密曾归纳禅师和经论的说法为六种:①渐修顿悟,②顿修渐悟,③渐修渐悟,④顿悟渐修,⑤顿悟顿修,⑥法无顿渐,顿渐在机。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