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源自梵文的因缘际会 一位仁波切的文化交流故事

[谈佛说禅悟人生] 发表时间:2023-11-04 04:06:25 作者: 阅读次数:
源自梵文的因缘际会 一位仁波切的文化交流故事

中新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源自梵文的因缘际会——一位仁波切的文化交流故事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5月中旬,一场拍卖会在北京举行。拍品是四川阿坝更巴美多寺住持格桑多杰仁波切所作44幅梵文、古藏文佛经书法和唐卡,所得将用于梵文研究推广和公益。

梵文,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被誉为通向佛门净地的阶梯,因通晓者越来越少几成“绝学”。透过展览、拍卖,能否使梵文艺术走出小众研究的神秘氛围?

格桑多杰仁波切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聊起了他赴海外学习梵文以及由此而来的因缘际会。

1970年出生在四川阿坝马尔康县乡村的格桑多杰4岁时被认定为青海白玉达唐寺多昂活佛的转世灵童。13岁入达唐寺佛学院学佛法,19岁学成。他是同一批佛学院毕业生中年龄最小的。

前往西藏朝圣后,他决意前往海外追寻高僧大德的求学路。

“那是我人生中的重大转折。

”格桑多杰说,作为转世活佛,长期受父母及身边信徒尊重、爱戴,“我有一点傲慢。”

“最金钱不换的,就是世界观打开了。”格桑多杰说,陌生的环境让他领悟到,语言不通就寸步难行,没有一技之长就没有生存之道。他深深感受到,在原来的寺庙是坐井观天。

语言不通的阶段,格桑多杰为生存曾做苦工。要看人脸色,有时会被人责骂,“那时候,我偷偷哭了很多次。”

“语言通了,不管印尼人、印度人、尼泊尔人,都好像曾经认识一样,可以交流。”为过语言关,格桑多杰艰苦地学习。除了藏文、中文,格桑多杰掌握印尼文、马来文、东南亚的巴里语等。“我释然了,走得再远,都没有恐惧感。”

所有语言中,梵文是格桑多杰最热切的追求,因为早期佛教经典均为梵文记录。为学梵文,格桑多杰前往佛教发源圣地——印度那烂陀,以两年多时间通过印度语言关,再通过辩经、书法等考试,终于进入了他心目中位置最高的佛学院。

当时那烂陀佛学院仅余四位梵文大师,最年轻者已79岁。40多位来自各国的学员选择学习梵文,坚持到最后只剩6人,格桑多杰是其中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入学6年零8个月后学校停止梵文教学。一位大师为这6位同学介绍了一位远居印尼的梵文大师。这次,只有格桑多杰一人启程。几经辗转,在印尼一座小岛,格桑多杰找到了这位老师,继续虚心求教。

“学习非常苦,在青海学习时苦是苦,肚子不饿、有饭吃,那边就不一样了。”回忆起当时的生活,格桑多杰这样说。

两年多后,大师过世。格桑多杰已沉浸在梵文世界将近九年。他开始在雅加达边自学边弘法。他倡导五大宗教互相尊重、彼此交流,并成立基金会建学校、做公益,把所有在印尼筹集的资金百分之百用于当地……几任印尼总统都和他成为朋友,其中一位还颁赠“和谐宗教”的牌匾。

“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格桑多杰说。他也同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合作,把家乡四川九寨沟旅游风景图片带到印尼展出,希望推动两国民众彼此认识和交往。

2007年初,格桑多杰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协助下回到家乡,由噶旺尼玛大法王任命为700年历史的阿坝更巴美多寺住持。交通便利,住家都有电视、电话……老百姓生活的变化,给他很大感触。“我们国家的发展不可思议。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福气。”“就像我喜欢马尔康自己的家一样。我喜欢我们这个国家。”

除在家乡修建道路、学校、养老院,保护古壁画……,格桑多杰念念不忘的是梵文的研究与推广。

如今藏区,凭借佛法音译,会念梵文咒语的人很多,能用藏文学习解释佛教经典的也有,但用梵文学习和解读佛教经典的人少之又少。

“梵文是文化沟通的一个桥梁。”格桑多杰说,他想传授、培养一些梵文学生,也想成立研究院,让梵文在中国很好地保存。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各界人士互相配合团结。

在北京这一文化中心城市举办展览,是格桑多杰勇敢尝试的一步。他希望大家,特别是年轻人,从梵文书法作品开始,了解有这样的文字、文化存在,“从这里再慢慢开始”。(完)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