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我的学佛心得

[谈佛说禅悟人生] 发表时间:2024-03-01 04:03:04 作者: 阅读次数:

如何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做为吾人生活的指标。我所体认到的是:

1、柔软心

“柔软心”是吾人的心灵指标。

记得有一回,有一个学长拿起扫把在扫地,他一面扫一面说:为什么买这种扫把?太硬了,一点都不好扫。另外一个学长听到就说:是你的心硬,不是扫把硬。他接着把扫把抢过来扫给他看说:你看这不是很好扫吗?怎么会硬。

我们都太习惯于往外看,很少有人会说是自己的心太硬!我们都有怪罪于外境的倾向。我们总是认为是别人、外在环境,造成我们内在的波动不安。其实,我们都应该退一步反观自己,而不是埋怨扫把太硬。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因我们从未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好好地正视过自己。假如我们能了达善恶、对错、净秽都在我们心里,那么,我们就不必到其它地方去寻找它们。如果我们可以看透这点,我们在心灵之道上便能更上一层楼。

修行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无非是“自我”。我们各有无始劫以来的烦恼恶习,应当善自观察何种习气偏重,逐一斩断使之平复,不可丝毫抱着苟且、马虎的心态。微尘许的瑕疵,在大圆镜智中,膨胀得如须弥山那么庞大!任何漏失,瓜熟蒂落时,都可能是菩萨的漏因,不可不慎。《华严经》云:“菩萨如是受苦毒时,转更精勤。不舍不避,不惊不怖,不退不怯,无有厌疲。”修学佛道遇到愈苦的境界,应该学习菩萨不折不挠的精神,愈挫愈奋。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2、平等心

《华严经》云:“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动摇。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则能净忍波罗蜜。”假如我们真的志在减少“自我”,摒除分别心,我们就要像大地一样,对万物一视同仁,无物不容,好人他也容,恶人他也容,我们的心总要平等慈悲、包容忍辱。在修道中的一个重大考验——就是看你能不能忍耐。修道没有什么密诀,就是要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的种种境界。灵峰大师云:“人不难有志,难有忍。事不难有察,难有容。故曰:‘有容德乃大,有忍乃有济。’”一个发心行菩萨道的人,如果你的心胸狭隘得连一根头发也看成车轮那么大,没有办法容忍,则势必也没有办法培养出真正的悲心。待人处事以忍让为最可贵,今日退一步就是日后进一步的本钱。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皆平等一如。如果我们能常观一切法平等,久而久之,水到渠成,习惯便成自然,我们将可免于无谓的抗拒和无谓的执著之苦。

3、平常心

禅宗有一句话说:“平常心是道。”这个平常心指的不是我们一般的识心作用。所谓“法尔本如是”,此心是未假任何造作,本然、如如的心。也即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如实的本性。

我们一般人都活在“二元”对立的矛盾世界里,于是就有得失,环境好——我快乐;环境不好——我失望。其实眼前的坏事,并非就一定是坏事。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相对的好恶、有无、利害、人我等等,都是分别心。所谓:“动念即乖”才一起见便违背本心,落入两边。我们从小到大,都把种种分别、执著、欲求习以为常的当成生活的一部份。如同旅人,沿路捡拾许多破烂,有的拎着、有的背着、有的拖曳在地上,牵绊得快要走不动了,还惟恐丢了。布袋法师云:“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人生之旅原本可以无牵无挂潇洒地走一回的。所以我们必需训练我们的心,超越一切善恶,卸下所有的包袱。

古德云:“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佛法不是在虚无飘渺的世界里,生活中处处是佛法,只要从我们脚下做起,在生活中去体认即是。心中有佛法,我们的生活格局就迥然不同,佛法提升我们生命的品质,使吾人生命境界臻于自在、圆融!(信息来源:摘自《安祥》)

编辑:明蓝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