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茶佛一味,佛教与茶的历史有哪些因缘?

[谈佛说禅悟人生] 发表时间:2023-07-28 04:06:20 作者: 阅读次数:
茶佛一味,佛教与茶的历史有哪些因缘?

古时记载着一个颇为怪异的故事在《隋书》中:“某夜,隋文帝做了个噩梦,梦见有一位僧人把他的头骨给换了。梦醒以后一直头痛不已,后来又梦一位僧人告诉他说:‘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结果不出所料,治愈了头痛治病。”在隋唐时期开始,佛与茶的普及是佛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贡献及意义。

针对大茶经,主要以佛、禅、茶是大茶经的主要命题,自从佛教进入中国,从始祖达摩祖师到禅宗六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改变都有非凡的意义,从禅宗文化的历史演变,到禅茶文化,深入人心,直至今日。坐禅、修行都与茶有密切的相关联系。那么佛教与茶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呢?

据《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与茶苏而已。”单道开是西晋末年的僧人,后在赵都《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平时不论寒暑,昼夜无眠,经常服用松、桂、蜜之气味的药。在中国古代就有讲茶叶与其他果料共同饮用的习惯。因为茶清单,又有药茶之名。不过那时候的茶大多是与其它果料并食。东晋时,怀信和尚的《释门自镜录》中曰:“居不愁寒暑,唤童唤仆,要水要茶。”

禅宗最有与茶相连的记载,据《景德传灯录》记载着一个传说:“南北朝时,达摩传法来到中国。祖师少林面壁,揭眼皮掷地便成茶树。”可见从达摩祖师开始,茶佛的历史渊源一直以来都有密切的联系。《庐山小志》有记载着,晋朝以来,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植。位于庐山的东林寺是我国佛教净土的发源地。现代考研书《茶语佛》书记录,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在庐山建寺讲学。他不仅爱好喝茶,而且对茶道颇有研究,并将当地的野生茶改造为栽培茶。慧远大师还经常以茶款待嘉宾,其中款待的友人中就有儒者陶渊明与倒是陆修静。并留下了《虎溪三笑》的故事。

当代《茶语佛》一书记录着佛与茶的来世因缘,书中提到,虽然据后人考证,三人从逝世的时间来说,郊游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儒道佛三教融合之说渐趋流行的时代,虎溪三笑成为儒释道三教亲和之象征。

茶叶的迅猛发展时应该处在唐朝以后,茶文化的发展,即已在唐朝时全国流行。

而又因地域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的茶大多产于南方。所以在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中写到“茶南人好饮之,北方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人皆许饮茶,到处煮饮,以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这位降魔大师属于禅宗北派祖师神秀的弟子。神秀开创 “渐修”之说,与南派慧能大师提倡“顿悟”自性不同,这使禅宗有了“南顿北渐”之分。《茶与佛》书记录,降魔禅师尊奉神秀到灵岩寺弘扬佛法,实行渐进的坐禅方法,使僧众不吃晚餐,延迟睡眠时间,几年内学者云集,饮茶提神成了渐修禅悟的辅助手段。茶在佛门广受欢迎,寺院僧人饮茶成风。

原净慧老和尚方丈室

有书记在,从中唐开始,中国茶文化与中国佛教的禅宗文化几乎是同步发展的。而将禅茶二者融合于一味者,则是中唐的陆羽,其《茶经》开演了一代新风,直到当代,人们依然以茶圣陆羽念念在道。而陆羽虽然不是僧人,却出身于寺院,他三岁时便被湖北天门寺智积禅师收养,在寺院学习烹茶近八年之久,《茶经》记载着“煎茶法”就源于佛教僧众聚居之所地。陆羽的书中就有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的喝茶之道的记载。他的书籍传承,也进一步对后来佛教与茶的影响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佛教与茶的渊源有很多,大茶经在今后的文章中会有更多的历史用文字呈现与大众。从佛到茶,从茶道佛,在现代社会以修身养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