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恒音法师:观世音菩萨给我们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少打妄想

[佛教因果定律] 发表时间:2024-04-14 04:06:19 作者: 阅读次数:
恒音法师:观世音菩萨给我们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少打妄想

迴光返照观自在

比丘尼恒音法师

2013年8月1日讲于万佛圣城大殿

上一个观音七期间,每晚都有关于《心经》的英文讨论,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上人《心经非台颂》里的一句。

这是《心经非台颂》里的第一句,“迴光返照观自在”,这一句是解释观世音菩萨的名字。虽然观世音是较常见的翻译,但是把它翻译为“观自在”。上人说,迴光返照就是往内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打妄想。怎么知道我们有没有打妄想呢?当有人对我不好的时候,如果我打个妄想“他对我不好”,那我就错了。

基本上,只要起一个念头,任何的念头,那就是错了,因为当下已经离开了我们的自性。所以,观自在就是观自己在不在:我在这里吗?我在当下吗?如果打妄想,我肯定不在,而是在别的地方,在过去,或者在未来。所以这里把修行的方法讲得很清楚,就是要往内观,看看我们是否在打妄想,是否念兹在兹。

当然,观音菩萨也给我们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少打妄想,这方法就是一心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犹如身陷危难之中的殷切呼救,念念不空过。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同时,还要聆听自己称念的声音,就像给观音菩萨打电话一样。

观世音菩萨是通过反闻闻自性而悟道,所以当我们拨打观世音菩萨的号码时,我们就能与观世音菩萨的自性接通。当聆听自己称念观世音菩萨,也就像在听闻我们的自性,因为我们的自性和观世音菩萨的自性是彼此相通,没有差别的。

然后,慢慢地就能了解,原来那个平常所认为的“我”是假的,是有局限的。不论我们认为自己是谁,比如我叫什么名字,我在哪里出生,我的父母是谁,我属于哪个文化,我的种族、国籍、年龄、职业、好恶、优缺点,我的记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我相”,是非常局限的。

人们走近佛法,通常是因为对生活感到不满。不论是生活历经苦难的人,或是生活一帆风顺的人,都会有一种不满足感。这是因为人们被有限的我相束缚住了,我相是无法与真正的自性相比。真正的自性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具足无量的智慧、慈悲喜舍,拥有种种无量的功德;却因为我们不认识它,不会善用它,因而被遗忘了。

虽然如此,内心里依然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诉说着对生命的不满,虽然已经是个成功的工程师,或者成功的父母,依然感到不满足,依然感觉若有所失。于是我们来到这里,学习持名称念,学习聆听自己称念的音声,学习与自性连接,想起最究竟之处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有了修行的动力,来改正自己的习气,不再把自己认定为一个狭隘局限的“我”,并且继续努力修行,直到照见真正的自性。

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修行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自性是无量无边的,具足无量的智慧、慈悲以及种种功德。

而我们脑中的我相,实际上是非常局限的,是假的。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日常生活里跟人相处,大家可能都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不可以觉得我一定是对的,其他人是错的,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因为每个人的观点、知见的产生,都有他个人的因缘,所以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他是对的。

如果我们可以学习观世音菩萨,学着去聆听每个人的声音,去尊重、了解、接纳不同的观点,而不是直接去反对不同的意见。包容,我们才能集思广益。

当然,有时候接纳他人意见真的很难,特别是当别人的想法和我们的观点相反的时候。因为这是直接挑战我们的我相,试图瓦解我们的自我意识。所以我们会感觉很痛苦,很不舒服。

但是从修行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好事。我们应该把这些人当作善知识,因为他们在帮助我们去除我执。

“自我”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它影响着我们对所有事物的看法。比如说,如果很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父母爱我们不像爱其他兄弟姐妹那么多,那么不论父母亲如何尽力来爱我们、表扬我们、关心我们,我们都会怀疑他们说的话,或者用一种加强我们童年的自我形象的方式来解读。于是,不但无法感激他们的爱与关怀,反而会觉得他们处处都在批评自己,然后我们就不断地觉得自己是不被疼爱和关心。或者小时候曾经被弃置在害怕的环境中,丧失自信心,那么当我们长大以后,不论事业上多么有成就或者社会地位多高,我们还是感到紧张,没有安全感。

所以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努力发掘我们的佛性,也包括发掘儿时形成的我相、我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才能了解并且去克服它。这些儿时埋在意识里的种子,有些可能是负面的;但是现在诵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我们种下了正面的种子,来增益我们无畏而圆融的佛性。同时,我们也学习去除心里的妄想,使内心变得安定、清净;当别人来攻击我们的我相时,我们就不会反应,因为我们明白那个我相是假的。

作为一个团体,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这不仅对个人的修行有益,对团体本身也是有帮助的。各种观点百家争鸣是很好的,因为这样才可以周全地考虑各种情况。

比如说在学校,需要决定接受哪些学生,聘用哪些老师等等。有的人很慈悲,所以希望接受每位想来的学生和义工。这是种值得称赞的菩萨精神,但是学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实际需要,所以有时候没办法立刻帮助到每一个人。有的人因为学业或者其它原因,尚未做好加入这个环境的准备;或者如果坚持进来之后,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为目前因缘还没有成熟。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心底保持着与他们结善缘的善愿,希望将来可以帮助他们。

最后我想说,很高兴看到各个翻译小组正在蓬勃发展。虽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是它们发展的速度真的超越了我的想像。现在有很多小组在翻译不同的佛经或是不同的章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共同参与,各尽所长,尽其所能。他们不仅仅把佛经翻译成英文,现在还有西班牙文,我知道好像法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的翻译也开始了。虽然我没有帮上忙,但是希望在此提出并且随喜大家努力的成果,也随喜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帮助大家互相学习。另外还有一个线上中文研讨小组。

现代的科技,让那些家附近没有寺庙的人们也可以参加这些活动。在这个时代,佛法的传播尤其重要,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恐惧和苦难,大家都很迷茫,都在寻找一个和这个物质主义、犬儒主义、暴力、冷漠充斥的世界不同的东西,人们在寻找真正能和他们自性相应的东西。即使我们现在做的还不圆满,只要我们尽力去传播佛法,就能给更多人接触佛法的机会。

还有上人说过,讲法时不能带着一种我慢的语气来讲。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我觉得至少我自己有这个毛病。讲法的时候,应该用接纳和宽容的态度,不要让别人觉得被排斥,我就犯过类似的错误。因此上人提醒我们,要思考如何善巧地让听众接近佛法,而不是不经思考就讲,结果把别人吓跑了。

请问有没有问题?

问题:你认为在万佛殿讲法或是在外面讲法,哪个比较容易?

回答:没有一定的。在外面的听众大部分是没有佛教的背景,所以不能用太多的术语,有时需要引用不是佛教的用语来解释佛教的观念,让他们可以理解。阿弥陀佛!

《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月刊第521期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