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阿兰若指静处,依止可增长功德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01-09 09:24:12 作者: 阅读次数:
阿兰若指静处,依止可增长功德

“阿兰若”是梵语,义为寂静处。自古以来成千上万的高僧大德,均是依靠寂静处而获得成就的。

博朵瓦格西在教言中说过:“抛弃故乡、远离亲友、断除愦闹、如理修法之人,离解脱不远了。”观察这其中的含义,就会明白他的意思无非是说我们修持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故乡亲友等各种散乱。

有些在家人可能想:“现在我离不开故乡亲友,也摆脱不了城市的散乱,按照这种说法,我是不是没有解脱的缘分呢?”也不是这样。像住山瑜伽士那样的修行机会,在家人恐怕是谈不上,但如果能把握自己的时间,对身心重新做一番调整,命运也会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很多居士通过修行之后,从来不看电视,也不到处去应酬,除了亲人重要的请客以外,根本不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以前的恶友全部断交。而且平时也不逛商店,该做的事情做完后,就到佛堂去看书、听光盘、修行,把佛堂当作阿兰若,这就是城市里依止寂静的一种方法,这样也是可以的,佛陀并没有说非要到山里去。

当然,有机会前往山林里面,功德还是非常大。

《月灯经》中说:“有人以希求心向静处仅迈七步,也比恒沙数劫中供养十方诸佛的功德大。”对于这个教言,华智仁波切曾再再宣说过。《学集论阿兰若品》也引用《三摩地王经》的教证说:“住于寂静兰若者,心常厌离有为法,若人林居修解脱,此等功德自然生。”住在寂静处的修行人,对有为法生起极为强烈的厌离心,若能安住在森林中修行,那么增上善法、灭除烦恼、心得清净等功德,自然而然会产生。《窍诀宝藏论》、《大圆满心性休息》和《前行引导文》里面,也讲了很多依止静处可增长功德的教言。

我们真的需要在静处修行,没有这样的修行,恐怕在短暂的人生中不一定有解脱的缘分。如果你能身心寂静,即使患了不治之症,或者出现极大的违缘,也会有柳暗花明的机会。以前有一位喀 格西,不幸罹患了麻风病,想尽一切办法也无力回天。他认为自己一定会死,于是放下一切,远离人群、归隐山林,到节莫圣地专心专意地念观音心咒。后来他有一次做梦时,梦见一个白衣人加持自己,当他一觉醒来,麻风病就不治而愈了。

以前汉地有个人也得了麻风病,他去寂静的山里坐以待毙,看着身体一块一块糜烂,内心特别痛苦。有一天,森林里来只老虎,他特别害怕,忽然想起《金刚经》的四句偈,便闭起眼睛一直念。老虎走到他跟前,用舌头舔他的伤口,他更加害怕,颤抖不已。过了一会儿,老虎走了,他睁眼一看,伤口完全痊愈了。当然,这跟个人的信心和因缘有关,有些人患了绝症,也不一定这样就能好。

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修行人都有一种传统:自己的病若实在治不好,就到寂静地方去圆寂。我觉得这非常好。有些人得了麻风病或癌症后,觉得特别特别可怕,深圳有个癌症患者曾问我该怎么办,当时我从自己的感受讲了一些,但说是这样说,到时候我真的得绝症时,能不能把握自己也不好说。

不过有些人还是可以,我们学院里有个道友,前段时间被诊断为癌症,但她自己很坦然。她学佛的时间并不长,来学院的时间也不长,可是她的心态比较正常,一心一意地祈祷三宝,这就是坚强修行人的做法。否则,刚开始说得天花乱坠,真正落到自己身上时,就面如死灰、哭天号地,这不是修行人的行为。如果在寂静地方死亡,身心都会非常寂静,依靠这样的寂静,自相续中的功德也会增上。-入行论讲记129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