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道教独特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01-23 09:25:58 作者: 阅读次数:
道教独特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

道教讲修持,重养生之术,追求“长生久视”以达神仙境界;关注生命,珍惜生命,探究生命长生的方式方法,重视现实人生质量。道教虽然给教徒灌输“千龄厌寿,去而上仙”的飞升,极力描述修持成仙后的功能和神通,但却更为关切神仙成道前现实人生中的长生和逍遥。

道教徒们有事则应,会专心去做几件好事,适应社会去建有益功德;无事则静,坐下来喝一杯清茶,闲寂处修持,且读几部好书;四时调摄,清修健体;惩忿窒欲,眠食节制;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晨昏怡养,宁静致远;存顺自然,逝随万物。做到心态要清静,行为要有度,人生要珍惜,生命要关爱,品格要修持,寿命要养生等。

道教是特别注重修持“心性”的境界,而且更注重身体机能调剂养护,以提高和延长修持者生命的年寿。在此过程中,道教参悟自然生生不息的奥秘,秉承了人类社会求生存求发展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生命长生的玄机奥旨。

在其中,道教自然有许多的发现和应用,如按摩、吐纳、导引、炼气、行气、存思、守静、坐忘、动功、静功等;有模仿动物屈伸肢体的养生方法,有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有内修外养的养生方法,有修命修性的养生方法,有性命双修的养生方法,有服食健体的养生方法等。总之,是调节身体内外的机能使之和谐协调,目的都是追求现实人生寿命的悠长。

其实,养生——追求生命之长久,不仅是道教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而养生之道的认识、方术、成果,本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神在社会伦理和人文精神中的展现。中国人讲入世仕途经济,追求事业的成就,但更讲出世修性养生,因为健康是成就事业的基础,长寿才是快乐人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都将是空虚不实。

道教的修持和养生之道一直被社会广泛关注并对社会公共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未来社会的大众生活中,道教的修持养生之术还将发挥积极而实际的价值和效能。比如饮食方面,道教因教派不同而有区别,虽然不绝对要求素食,但还是以清淡为特色。

道教的宫观中待客一般都是素食。全真教徒不仅清规要求禁食五荤,饮食亦有威仪:先须供奉圣真,食前并须持诸《咒》,其内容比如诵偈“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饭遍十方,一切神鬼共”;食时微咒:“五星之气,六甲之精,三真天仓,清云常盈,黄父赤子,守中无倾”;饮食时微咒:“神水入腹,五脏清明”。在饮食时并不得言谈笑语,在师长前并不得举止失仪等。

正一派道士的饮食没有严格要求,但他们日常亦主张清淡适度,以使身心舒泰,如果他们去从事斋醮科仪的宗教活动,登坛前绝对禁止荤食。正一、全真道士从事宗教活动前都要清心洁体,斋戒沐浴。这种方式似乎离大众的生活方式太远,实际对俗世社会也是早有影响。

因为饮食之前持咒的方式,一方面表达道教对神真圣贤或祖先前辈的尊敬,同时表示道教众生平等相互关爱的心境,三是表明道教对天地造化一切生我养我自然万物的感恩情怀,如此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伦理思想和人文精神所共有和提倡内容。

即使饮食时许多的威仪禁忌,有些也已为世俗社会所认同和遵从。比如:许多讲传统的家庭就餐时要求“食不语”,尊重“长幼有序”的规则,遵守“尊师重道”的传统,在社会活动中重礼仪等等。这些不仅在宗教界,即使在当代一般人的生活中,也是有遵从和参照的意义和价值。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