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悟显法师:不要认为大乘很难学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4-04-02 04:06:49 作者: 阅读次数:
悟显法师:不要认为大乘很难学

大乘虽然难学,不要怕它难,精舍有祖师大德的著作开示,可以请回去看,不要说我又看不懂,看这个做什么?不要求速成,多读几遍会体会佛法的意味在里面,等你心静下来了,烦恼习气消了,就会觉得祖师大德怎么会讲得如此贴切,讲得那么好!这就得法喜了,得清净了。

不要畏惧大乘佛法难学,说境界那么高,学了没有用,又转不过来;不是境界高不高,是你心外取法,以为有高有下,实际上我们的佛性就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常用而自不觉知。《法华经》上佛举了一个比喻:如同一个人身上带着如意珠,如意珠就是摩尼珠,摩尼珠它能够变现你要的东西,身上带着这样东西,但是自己不晓得,所以当乞丐,到处向人乞讨,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位有智慧的人告诉他,你衣中就系着一颗如意珠,为什么不拿出来用呢?他这才知道,原来我这么富贵。这如意珠比喻做佛性,佛性也是遇缘即现,遇缘即施,遇到境缘,佛性就有它的作用。

你看如来这么富贵。《华严经》讲:「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

」这佛性就如同如意珠一样,能够变现一切,能够摄照一切。如意珠我们众生本自具有,就是自己不知道,整天在攀取,想要用一个法来修,去看看哪一位法王、上师、仁波切,可以帮我点两下不用修就开悟了,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就好了,释迦牟尼佛就应该住世到现在,帮我们加持就能够成就了。修行还是在个人,要肯转,不要求快、求速,欲速则不达,很多修行人求快求速反而着魔。所以不要认为大乘很难学,事实上它跟我们是有绝对密切的关系,祖师大德常训诫我们后学说:「当面不识。」就对着我们的脸,「觌面失机。」觌面就是在你面前却不认得他,就如同在父母亲面前,当面却不认得,你说这个众生可不可怜?所以佛说可怜愍者就是可怜在这里。佛性不在别处,不从心外求,不从身外得,言语说不到,思想想不到,不是属于青、黄、赤、白、大、小、方、圆,一切不可,不可亦不可,我们的佛性是这样的。

佛性就在我们的六根当中,就在我们日用平常举手投足中,却体会不到,耳闻声随声转,眼见色随色转,着于色,分别色好丑,一看就掉到里面去了,见到好的生欢喜心,见到坏的生瞋恨心,喜欢听好听的音声,音响要买百万、千万的,音质要求很高,这就是随声转,还有一些人一定要用差的,一样是随色转,不是只有求好的是随色转,求不好的,刻意的,也是随色转。要不取不求,不取不舍,这才算是不随色、声、香、味、触、法去流转,这才是学道。

其实,所有的大乘经典讲修行,都是教大家不取不舍,不取世间不取出世间,不舍世间不舍出世间,这里面有它很深的意思存在,取世间是凡夫,舍世间是二乘,一样都是有法可取可舍,取出世间,也许可以成圣,但未达究竟,因为佛性不从心外得,佛性不是从我们心外去取着的,去造修的,修不到;那出世间法不取,出世间法也不舍,你舍了没有办法得到。还有一种修行成就的,世间法他不舍,因为不舍大悲利益众生,不取世间常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佛门里比较高深的境界,大家有这种工夫最好,若是没有,我们要从基础开始学,先从念佛,先摄心学起。佛法的基础不在于五戒十善,(而是)在于你对心性是否了解,这是永明大师、宗密圭峰大师、清凉国师,历代的祖师包括净土宗的彻悟禅师、印光大师,统统都是这样教我们的,五戒十善是我们表现出来的行为。

出处节录:《无量寿经玄义》悟显法师讲述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