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菩萨要想成佛,还需往上爬41个阶级,所以学佛之人要“生心”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07-23 04:22:18 作者: 阅读次数:
菩萨要想成佛,还需往上爬41个阶级,所以学佛之人要“生心”

在《无量寿经》里的观无住菩萨代表圆满“无住”的佛法。是佛告诉出家人一定要常常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并且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不要落印象,才能达到“无住”的境界,也就是甚深禅定的境界。除此之外,观无住菩萨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无住”一定要生心。

所谓“无住生心”就是自利利他。如果无住不生心,就像世尊当年呵斥二乘人堕涅盘坑,功力只能度自己,无法度他人。不过,凡人能够达到度我的境界也很难得了。但佛法认为,若是不能度他,性德不能圆满。所以得到禅定的人一定要生心,把“生心”跟“无住”结合成在一起性德才能究竟圆满。

比如《华严经》里地位最低的圆教初住菩萨,他们的地位、功夫,已经所到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的境界,达到了应无所住的一真法界。

但他们虽然能出六道轮回,脱离出十法界,若想要达到圆满的果位,还要往上爬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到妙觉才能成佛。所以,唯一只能生“度化一切众生之心”,才能达到究竟圆满佛的境界。

度化众生之心就像《金刚经》所说的「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得度者」。而度无量无边众生就是“生心”;实无众生而得度者就是“无住”。这一句话就是《华严经》的五十三参(历事练心)。要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跟众生打成一片,从中修炼清净、平等、觉之心。若不在事相上经历,自己认为的成就多半是靠不住的。

比如莲池大师《竹窗随笔》的笔记,里面记载了这样一桩事情。有一次,一个法师拜访莲池大师,莲池大师编了一套故事说给他听。说有一个人住在深山里修行几十年,因此对戒律非常精严,定功很深。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一个城里人在深山里遇见了这个法师,因此心生景仰之心,很佩服法师的道行、戒律。于是在闹市区建了一个讲堂,请法师下山弘法。

而法师下山之后没多久,很快就被繁华的城市生活所感染,导致贪瞋痴慢现前,不但失去了道心,定功也失掉了,令人感到非常惋惜!法师听完后,连忙问莲池大师:那个人是谁?莲池大师说:就是老兄你啊。

这个故事说明,在深山里修行的人,没有经过红尘的锻炼,所修得的成就不算数。这也是自古以来,很多在深山修行有成就的法师,一旦下山之后,经不住考验,很快就土崩瓦加。

所以,佛常说的莲花,并非说水里面开的莲花,而是火里面开的莲花,这才显得希奇珍贵。而佛教里的“火”代表着五欲六尘,因此,在五欲六尘里还能做到清净、无染,这才是真修行。

由此可见,“无住生心”是佛法里最高级的佛法,所以一般人可以先学“无住”,不能学“生心”;等真正做到“无住”之后,再历事炼心;没有到达“无住”的境界时,不能乱去历事,因为一般人很容易历练出问题。

所以修行的人一定要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定力,才能真正地经得起考验;如果经不起考验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回避,不要让外面的环境干扰到自己。如果真有定力、真有功夫的人,可以不必回避。因为这样的人可以做到境随心转,不会被他所转,所以当自己不能转境界的时候就要回避。这就是观无住菩萨的另外一种含义,也是教导初学佛的人,一定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逐渐深入,才能修得“无住生心”的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