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菩提树下,佛陀领悟到了什么,学佛人懂得这一点,当下就可受益!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07-24 04:25:22 作者: 阅读次数:
菩提树下,佛陀领悟到了什么,学佛人懂得这一点,当下就可受益!

本文为莲荷居士首发/独家稿件

众所周知,佛陀为利乐一切有情众生,为世人说三乘菩提,其中缘觉乘的修行,是通过因缘观,断除我见以及我执,进而取证缘觉乘解脱果。这一点小编已经在《何为辟支佛?浅析缘觉菩提之内涵》当中加以说明,那么到底什么是因缘观呢?

因缘观,即观十二因缘,而领悟人生真谛。它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的佛法,是佛门中的基本义理。由十二因缘而悟道者,则称缘觉或者独觉。佛陀成道后,借由不同方式,广为世人宣说缘起性空的道理,缘起法可以说是佛门中最根本的教理。

《楞严经疏》有言:“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由此可见,因缘观在佛门中的重要地位。而古印度阿育王时代的一段石柱上,刻有这样一首佛偈,它背后的典故也非常耐人寻味。

经文中记载,舍利弗尊者最初师从六师外道,一日他外出时见到了佛陀的弟子马胜比丘。这位比丘庄严的威仪令舍利弗肃然起敬,于是询问他的师从,马胜比丘说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佛偈,“诸法从缘生,还从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舍利弗尊者在听闻佛偈后,静虑深思,当下就得到初果须陀洹,随即与自己的好友也就是后来的目犍连尊者,各带领两百五十人皈依了佛陀。舍利弗尊者在皈依后半个月的时间内,就证悟阿罗汉果。小编觉得,这段典故,一方面说明了舍利弗尊者的慧根深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缘起法在佛门中的地位和殊胜。

要想建立正确的十二因缘观,首先应该有十因缘观中的“本识”为前提,但它不是本文重点,小编只就十二因缘的顺观,也就是流转门加以说明。

十二因缘说明了一切有情众生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这其中没有人操纵,也没有主宰,所以佛弟子应该是坚定无神论者。因为在流转过程中,只有业、惑、果,三者的前后相继,使得众生感觉到了有情众生的生命历程。

因缘中的因,可以理解为主要因素,而缘可理解为次要因素。小编莲河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农人种植粮食,播撒进土壤的种子,就是主因;而阳光雨露,包括农人的劳作,则是缘,是次因。但是要想获得粮食的丰收,主因和次因是缺一不可的。

不只是种植庄稼,缘起论是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换句话说,佛陀只是“找到”发现了“缘起”这个自然的法则,成为了觉悟的智者。也就是说,他并非高高在上的神,反而更像是一位导师。

回到缘起法本身,通过顺观的方式,就是有情流转生死的过程,一切由无明,也就是痴而开始,无明缘行,行缘识……,生缘老死。其中还包括了二重因果,即过去因与现在果,现在因到未来果。

那么,看到此处无明,行,老死等等名词,是否能够加深你对《心经》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理解呢?

同时,缘起法也让佛弟子明白,每一个当下,都是过去种下的因与缘和合的产物;而每一个当下,也在为未来种下种种的善因和恶因。所以小编莲荷觉得,佛法并不是消极悲观的修未来,而是让众生把握每一个当下,如果把精力放在未来,很可能是把佛经念歪了。

总而言之,缘起法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到的真理,懂得了缘起法,不论对于佛经的理解,还是对于把握人生,不虚度时光,都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