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菩提和般若都是智慧,但是又有所区别:般若是船舶,菩提是动力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07-25 14:33:35 作者: 阅读次数:
菩提和般若都是智慧,但是又有所区别:般若是船舶,菩提是动力

菩提和般若在佛教经典里都是智慧的代言词,但是两者在其本意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因为两者都是梵音汉化,音译而来,所以这两者的差异就有了很多不同的见解,这里仅就我个人的理解来叙说一二。

“菩提”一词为梵文Bodhi的音译,大意是:觉悟,智慧。指人忽然觉醒,豁然开悟,突然明白了世间的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菩提”是一个开悟的过程,是一个迷蒙到清晰的阶段,从此开启了真如的智慧。

而从佛家经常所言的烦恼即菩提也说明了这一点,《大集经》卷12中说:“若烦恼中见菩提者,是名如见,若离烦恼见菩提者即是倒见。”

意思是说:在烦恼中见到真如的智慧,这种见才是真见;如果离开了烦恼而见到菩提的话,这叫做倒见,那么这个“见”就错了。这也是为什么佛门修行要经常行走俗世间,这也是为了历经世间苦难,以证菩提。

这里所说的烦恼其实本非汉言,也是出于梵语。据《大智度论》卷七解释:“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解释:“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众生),故名烦恼。”关于烦恼,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贪、嗔、痴“三毒”。

说完菩提,再说般若,般若也是梵音汉化而来。般若,梵是 prajā,意为“智慧”,一切平等的大智慧。它没有分别心,没有挂碍。因为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怖,从此也就能远离颠倒梦想,从而可以究竟涅槃。涅盘是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特性,也就是成佛了。

《心经》里还写道:“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是指无上正等正觉,是最高的智慧觉悟。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道家言“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也”)。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菩提是从一个俗人破除迷信,走向觉悟,从而开启大智慧的过程,是一种已经开悟的境界。这是一种断绝烦恼,破迷开悟,大彻大悟,恢复了自性的光明,达到了涅槃,也就是成佛的程度,这种智慧已经非常的广博。

而般若则是在菩提的基础上,继续修行产生的更上层的智慧。《心经》里写了,究竟涅盘后,也就是成佛后,继续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无上的正觉。

因此可以说菩提是一种觉悟,而这种觉悟是与烦恼分不开的。一念觉悟,放下烦恼,菩提智慧就显现出来;但是一念迷惑了,菩提就不见了,烦恼就又产生了。在这种不断的觉悟过程中,般若的智慧就能不断的提升,直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综上所述,我认为菩提是放下烦恼而产生了灵性,也就是开启了般若的智慧;而这种般若的灵光照耀下可以让人不昧本心,不断的从烦恼中汲取营养充实智慧,从而能够到达最终的彼岸,达到大圆满的境界。如果说般若是行驶向真如彼岸的船舶,那么菩提就是不断的给这艘船提供能量的动力。

注:以上所写是学习、参悟《心经》所悟,与诸同道共赏。并寄语贞山雅集有缘共参《心经》的同道:咒语的持诵,虽然是以自身的修行为主,但还是要好好的理解经文,才能明白船只的航向。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雪山飞龙宗第10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第19代传人 凌霄客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