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耕种南山下,寺院里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实拍神秘的禅宗出坡记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08-10 04:04:00 作者: 阅读次数:
耕种南山下,寺院里僧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实拍神秘的禅宗出坡记

出坡是中国佛教的特有名词,即普遍邀请禅众劳作的制度。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曾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规定寺院僧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求生活的自给。对于去寺庙祈福求愿的一般游客来说,出坡是一个比较“神秘”的行为,因为很多人没有见过,图为古观音禅寺内众僧人在进行出坡前的准备。

以禅宗为传承的古观音禅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办罗汉洞村,距西安市约30公里。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约有1400年历史,为终南山千年古刹之一。禅宗认为,穿衣吃饭、日常劳动,都是佛法。实行农禅,可使得心境溶为一体,佛法、世法打成一片。农田离古观音禅寺不远,就在寺庙的后山,穿过一个小门即可到达后山。

在最初的佛教,为了修行,僧人们是不做饭的,所以每天的饮食来源于乞讨,因为乞讨也是一种修行。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国内没有这样的习惯,所以僧人门指着施主施舍就很困难,想吃饭必须自给自足。

由此便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耕禅,并且这也成了一种修行方法。其实出坡通俗的说,就是下地劳作干活种菜摘菜的代名词。

图为带领众僧出坡劳作的古观音禅寺主持上悟下宣,在2006年上超下明老和尚圆寂,其弟子上悟下宣禅师接任住持,继续秉承老和尚遗嘱,发扬终南修道精神,注重禅修,弘扬大乘利他精神。并带领四众弟子于观音禅寺披荆斩棘,在一片废墟中维修大殿,安僧办道。

除了僧人外,寺庙还有义工来帮忙出坡,寺院义工不但可以拥护三宝、护持寺院,还可以为自己消除业障,远离红尘纷扰,广增福慧,日月温暖人间而不望报,山川滋养万物而不计酬,佛法普度众生而无条件。

在之前种植下的农作物,如今已到收获时节,所以今天出坡的主要劳动内容就是丰收。除了常驻主持带领的僧众,寺院里还来了很多义工。

春种南山下,远看的花开成一丛丛白的、粉的云朵,微微带着初春冷意的风吹着对大地的思恋,地里复苏的气息早已悄悄弥漫开来。

地里的南瓜、辣椒、茄子等农作物都熟了,义工们提着沉甸甸的一筐蔬菜,脸上写着丰收的喜悦。

坡上一簇簇白的、粉的花团,近看蜜蜂们早都熙熙攘攘起来了,万物的生发在这亘古不变的规律中开始了,采摘本身也是一个让人开心的劳动。

得益于寺院众师兄们的提前翻整,土壤变得疏松而肥沃。地头是一株株挺拔碧翠的竹子。一阵风吹过,枝叶在摇摆间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

春和景明,风和日丽,田间杂草好除,如何除掉心中的杂草?所以出坡也是一种修行。图为一僧人在给间歇休息的师兄们倒茶。

现代丛林寺院,多兼宗教和旅游功能,管理制度健全,分工细致,普请已渐减少。有幸之中,终南山下古观音禅寺较好的保持着“农禅并重”这一传承了数千年的禅宗文化。

值此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诸多善友相聚终南山下古观音禅寺一同出坡,感受这传承了千年的劳作制度和修行法门。烦恼遍消,欢喜充满。

禅宗僧侣们把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勤劳、节俭的美德与其禅宗思想和禅修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禅并重的禅修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展出了具有特色的丛林农业。荷兰学者许理和说,佛教在中国并不是一种思想模式或体系,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高度纪律化的行为方式。这一点在禅宗僧侣那里得到集中体现。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