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精进,就是常常在事上磨,这是最好的修持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08-27 04:07:10 作者: 阅读次数:

精进,就是常常在事上磨,这是最好的修持

精进,是佛教用语,简言之,即努力向上向善之意。

  由精进,我想到了工匠精神。想到了那些专注于某一领域,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数十年如一日,把技艺转化于自己的人格,把人格融化于自己的技艺的人。这些人的名字,常被统称为“匠人”,如民间传统中的石匠、铁匠、木匠、花工、裁缝师等等。在时间的河流里,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一点点地渗入,一点点地转化,一点点的坚守,最终化为一种惯性,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一种力量,这就是精进。

  由精进,我想到了商汤时盘铭上的九个字:“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这句箴言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刻在盘子上的铭文,每天早上洗脸的时候,就能从清清的水影里照见,从而时时提醒自己,新的一天开始了,洗去污垢,迎来新日,日日反省,不断革新,就会让自己的生命不断推陈出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就是秉承这种创新精神,把每天都作为新的开始,不断扬弃,不断取舍,不断前行,才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由精进,我想到了六祖弘忍弟子神秀的那道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一面明亮的台镜,只有不断擦洗,才会使光明的本性不被尘垢污染。

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修行,这修行过程中自然有两种:一是聪明的顿悟,如“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迦叶的微笑就是一种智慧,一种顿悟。二是苦修。大多数人,需时时修持,时时参悟,在琐碎中寻找真我。这种苦修,恰好是很多人的成长之路,这就是精进。“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前行的路上,持戒,忍辱,布施,找回迷失的自我。

  精进,并不等于一直向前进。有时候,回头也是精进。人们总喜欢追逐明星,董卿就有很多粉丝。央视春节晚会连续主持了13年的董卿,在2018年退出了春节晚会的舞台。13年以来,她用言行证实了自己的实力,也在亿万观众的心目中定格了标准主持人的形象。她的离去,似乎是临阵抉择,很多人都有不适感,或者对她有些许怀念。董卿用不断的精进打造了自己,其实,她的转身离去,何尝不是给自己开启了一个新的未来。精进不仅仅意味着前行,还意味着转身。

  精进,也要有一颗平常心。《法句经》里有言:“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真正的精进,并不需要常常怀着精进之心,那些专注于当下,认真做好自己本分之事的人,才是真正的精进。所以,真正的精进,是“不起精进心”的精进。

  精进,就是常常在事上磨,这就是最好的修持。什么是真实的生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章之道,“去浮华,少造作,勿卖弄”;就像老子所说的“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不断地为人生作减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让自己不迷失,不忐忑,以一颗平常心,做眼前的平常事。

  “不畏大事,不轻小事。尽悲智力,究竟无遗”,坦然面对眼前的一切,安分守己,尽心尽力,就是最好的修持。就像庄子所说的“不得已”而为之,诸事不攀不求,不虚张声势,不随意卖弄,不寻捷径,不借巧力,这种循道而行,就是精进。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