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第一节-精神信仰(4)-学佛参禅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08-31 04:07:39 作者: 阅读次数:
第一节?精神信仰(4):学佛参禅 论实际影响,有唐一代,佛教思想的影响恐怕要在道家思想之上。揆之情理,学道需要遁身山林,需要炼丹吃药,对一般人来说,都不很方便;而信佛参禅,却没有这些麻烦的手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在现实中遭遇坎坷的人,因果业报、来世的希望确实也是颇为有效的 精神鸦片 。出身于 奉儒守官 世家的杜甫,总体上说是一位执著的儒家信徒,但是,他在人生的低谷时期,也对佛家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兴趣。晚年曾经多次听人讲经说法,《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谒真谛寺禅师》就记载了他两次听人参禅说法的经历。在四川梓州期间,杜甫曾经在一次游览寺庙之后,写下了 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 的诗句(《望兜率寺》),以至于郭沫若先生有言道, 与其称之为 诗圣 ,倒宁可称之为 诗佛 。 唐代诗人中,受佛教影响最大的当数王维。《旧唐书》本传记载: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王维结发妻子去世后,他也不再娶, 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母亲去世之后,王维将其辋川别业表为寺庙,藏母亲灵柩于其西侧。在上奏表文《请施庄为寺表》中说: 伏乞施此庄为一小寺,兼望抽诸寺名僧七人,精勤禅诵,斋戒住持。 王维在诗作中也描写了自己信佛的志向,例如,《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三: 吾生好清静,蔬食去情尘。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叹白发》: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如此沉浸禅诵,以至于后世有人称其为 诗佛 ,以与杜甫的 诗圣 、李白的 诗仙 相呼应。 晚唐著名苦吟诗人贾岛曾经做过僧人,法名无本,这是许多文献都明白记载着的,并无疑问。只是在他为僧的时间上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他是在参加进士考试之前做过僧人,一说他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失败后做的僧人。《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四〇《贾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等都说他是 初为浮屠 ,何光远《鉴戒录》卷八《贾忤旨》则云 岛后为僧,名无本 ,《唐才子传》卷五《贾岛》也说 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贾岛少年时曾经为僧人,后来读书,为了参加进士考试一度还俗;由于屡次落第导致生活困难,又曾一度出家寄居佛门。当时名僧无可是贾岛从弟(《唐才子传》卷六《无可》云 贾岛弃俗时,同居青龙寺 ),一个家族有两人同时为僧,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们家族有童子出家的传统,二是迫于生活,就是说,贾岛很可能是从小出家的。科举不利,生活陷入窘迫,再次出家也许有依靠一直出家的其从弟的缘由。如果推测属实,那么可以说,佛门一直是贾岛的庇身之所。不消说,贾岛一定是熟悉佛教并在一定程度上信仰佛教的,《唐才子传》说他 貌清意雅,谈玄抱佛 ,当有所根据。 或者是迫于生计,或者是出于信仰,唐代诗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一生都以做道士、僧人安身立命的。这些人属于方外而驰骋文场的一群人,这些人活跃的创作活动,反映出当时宗教门内的一种宽松气氛,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有关宗教信仰的开放情形 一般士子常常跟这些出家的诗人往还酬唱,切磋技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责任编辑:张淑燕)

相关专题 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 是什么造成了 毛泽东时代 的终结?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