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照见五蕴皆空的“五蕴”是什么意思呢?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11-02 04:03:06 作者: 阅读次数:
照见五蕴皆空的“五蕴”是什么意思呢?

【心经学习之路——六】

我们提到过佛学研究世界,并不是通过感性的方式,说一些模棱两可的鸡汤就看破红尘, 而是有一套严谨的流程,把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沟通统一起来, 而“五蕴”就是一系列的认识流程。

色蕴,“色”,指的是物质,佛教对世界物质的分类,比较注重直觉的分析,也就是我们的感官接触物质时,最直接了解它,而不是像科学一样去分析成分。

佛教指导我们认识物质和心之间的关系, 所以佛教的分类标准正是以物质与精神的活动为主的。由此将色分为内色和外色两种,内色有眼、耳、鼻、舌、身,外色有色、声、香、味、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色”指的是视觉,而五蕴中的“色”包含世界被感知的方式,自然也包含了视觉。

我们常说“六根”,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所对的境为六尘,六尘为色、声、香、味、触、法。 其中,“意根”和“法尘”不属于“色”。

受蕴,既然物质建立起了外境,我们也通过“六根”接触到了这些外境, 我们的内心接受这些境界,在心里也会生出一种与之对应的心念, 心念会对不同的外境生出不同的感受。

五种接触外境不同的方式,都会分别产生不同的受。如果光线很刺激,眼睛就不舒服,如果声音很吵闹,耳朵就受不了,如果味道很馨香,鼻子就会舒畅。

想蕴,当一个人六根与外境接触,内心便会构画出种种外境的相状, 并且设立种种名称。比如当我们到“山”时只是看到形状, 等到这个形象重复好多次出现在面前, 我们给他命名为“山”。

之后,每当我们看到像山的形状, 心里就会生起“山”念头。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想蕴并不是一次的来,而是累积了多次的经验后得到的。

当我们第一次听见汽车声时,会觉得很恐怖,但多听几回后,就构画出车声的形状,以后再听到这个声音,心里就给它一个名称:车声。所以说,想蕴就是不同的感官体验构成的万花筒,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看、所听到的事物,之后就会在心中区别它们,每一件都是由“想”而来的。

行蕴,“行”,指“造作”的意思,因为有了前面种种思想的铺垫, 就会产生“我要做什么”的意志,在我们的心念中,除了识、受和想以外,其他的心念都是行。

这些心念会造业,比如遭遇别人的辱骂,我们生起嗔心, 这就是“行”,起嗔心就是造恶, 正是这些心念驱使我们的身、口、意去造业, 所以行蕴是五蕴中造业的主要心理作用。

五蕴中的“行”就是心的状态, 所以修行也叫修心。要从自己的心理状态修起,改正自己的思想,随时注意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

识蕴,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唯识宗说:识可分为八种,称为心王。六根分别对应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其他二识为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不同的六识依据不同的六根了别外境, 看到一堆不同的颜色,叫做了别,去区分各种颜色代表什么意义,这叫分别。 阿赖耶识里藏着我们的业力,这些业力是轮回的原动力。

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我们 要怎样观察五蕴,“观色如聚沐,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色”如泡沬,虚有其形,实无一物; “受”如水中气泡,瞬间破灭;“想”如阳光照在地上,水分蒸发不见;“行”如芭蕉,片片剥开,没有种子, 但组合在一起,就有看到的东西; “识”法如幻,它像魔术师, 幻化一些空无的东西,让我们以为是真。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