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浸润佛法,获得究竟幸福

[佛教寓言故事] 发表时间:2023-11-13 04:05:22 作者: 阅读次数:
浸润佛法,获得究竟幸福

南北朝时期魏晋玄学的空无思想,隋唐哲学的佛学思想,宋明理学的心性学,清末民初维新人士大乘佛教的慈悲济世精神,以及近代哲学唯识观、中道思想等,都充分体现了佛教对中国哲学的深远影响。

佛教的体裁,佛经的严谨,佛法的世界观、人生观、时空观,更是国人闻所未闻的。那开放而又严密的想象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思维。

佛教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雕塑、建筑、绘画、艺术以及音乐等发展。

如敦煌、云岗、龙门等众多石窟中,数以千万计的佛教造像;古建筑中,如现存最早的两座唐代古建,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此外,还有风格造型各异的很多古佛塔。以佛教相关题材乃至取材经文为创作内容的古代绘画书法作品以及唐卡等,更是不胜枚举。

在学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前,末学旅游时,都是以肤浅游玩的心态不断攀缘,只顾着与美丽的景色合影。正如古话所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从未真正深入了解它的内涵,更未深思它们与佛教的渊源,根本无法领略那番禅意,体会那分超然。可见,有关的佛教教义还没有深入到末学的思想中。因为没有相当的宗教素养,所以无法到达那种空灵深邃的境界。

佛教对我国的民俗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末学成长的环境中,很多人家里都会供奉不同的佛菩萨像,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及菩萨圣诞日都会吃素,都会来寺院参加各种佛事活动。法会虽然不甚隆重,但也多少表达着信众的虔诚。事实上,我们的放生活动、腊八节、盂兰盆会等习俗,也都来源于佛教。

在这个道德滑坡的时代,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出现各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社会虽在不断发展,但这个时代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佛教。

佛教对我们道德观念的影响比比皆是。出家前,母亲教育我们时,说的特别多的是:举头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因为经常听,已经深入内心,知道因果规律也是遍及一切处的。现在,末学真体会到导师所说,宗教信条就像一个无形的警察,随时都在我的心中站岗,监督着我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

如今有幸遇到并修学正信的佛法,才知道这些朴素的教理,蕴涵着佛教的戒律和因果观。有了正确的认识,持戒就是自觉行为,绝不会存有侥幸心理。

在很多人的感觉中,利益他人似乎要以损失个人利益为前提。而佛教认为,凡是有利于别人的行为,必然利于自己。因为真正的利益,在于我们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素质的提升。而这一结果与行善是同步的,是当下就能接收得到的。我们做什么,心灵就会改变什么,做多少,就会改变多少。

生命是习惯的累积,生命种种的不同,或慈悲、或残忍、式愚笨、或聪明等等,皆因每个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造作不同。人性虽包括了各种不同因素,但佛法认为,众生是平等的,众生与佛陀也是平等的。只因张扬了不同层面,才出现各种差异。

幸福的根本在于良好的心态,因为外在的一切都会变化,家庭可能会解体,财富可能会失去……这些外在情况对人构成的伤害,与我们执著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幸福只是个人的感觉,因为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心态中。

空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皆空,就是一切世法皆无自性。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都是活在这个属于自已的世界中,世界有多大,取决于我们的心。认识“空”,就是帮助我们打破“我执”,使生命回归原初的自然状态,成为一个自在的人、快乐幸福的人!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